□刘志欣
急救与初步诊断 股骨颈骨折发生后,首要任务是进行急救处理。应立即固定患肢,避免骨折端移位造成二次伤害,并迅速将患者转送至医院。在急救现场,可以使用夹板或绷带临时固定骨折部位,同时保持患者平稳,减少移动带来的疼痛。 骨折固定与治疗选择 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比如牵引复位后卧床休息;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常用的方法包括空心螺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对于接受内固定的患者,要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卧床休息与体位管理 股骨颈骨折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以降低受伤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卧床休息期间,患者应定期更换体位,每1小时~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翻身时,需要确保患侧肢体不扭曲或旋转,防止骨折移位。 为了保持舒适,患者可以使用气垫床或软垫,以降低皮肤受压。同时,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引发的皮肤问题。 疼痛管理与营养支持 股骨颈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睡眠和食欲。因此,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开具止痛药,并指导患者进行物理疗法,如冷敷、按摩等,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营养支持对骨折愈合同样重要。患者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牛奶及豆制品等易胀气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适量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鱼皮等,有助于骨折部位修复。 并发症预防与康复训练 长期卧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易发生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时拍背、鼓励咳嗽排痰,以防止肺部感染;多喝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骨折初步愈合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训练、步态恢复和行动能力训练。通过大腿、小腿的肌肉收缩运动,以及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静脉血液回流,有助于损伤部位的愈合。同时,康复训练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管理与复查 康复期间,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管理,避免负重、深蹲、盘腿等动作,以免加重骨折部位负担。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如游泳,避免长跑、举重等高强度运动。使用马桶如厕,避免久蹲。摄入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维生素D,增强骨质。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预防钙质流失。 出院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医生会定期进行X射线检查和临床评估,监测骨折愈合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