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猫爪草
外感辨寒热 内伤论虚实
南阳市“神明学术流派” 固本守正 代代传承
餐桌上的中药之十九 茵陈
春季养肝正当时
1
11 1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外感辨寒热 内伤论虚实
 

□毛德西

 

   八纲辨证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八纲之中,阴阳为总纲,是中医学在先秦时期借用当时通用的哲学概念,并不是中医学独有,古代地理学、农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基本概念都是阴阳。表里为部位,真正表现疾病性质的是寒热、虚实:外感以寒热为主,内伤以虚实为主。
    在外感疾病中,风寒感冒病位以手太阴肺经为主(不是绝对的),风寒很少伤心经;外感传变快,比如青少年外感风寒,如果治疗调护不当,很容易转变成急性肾小球肾炎。《黄帝内经》讲“肺移寒于肾”,肾阳不化就会出现肾小球肾炎。
    温热疾病大多由手太阴肺经传手厥阴心包经,即“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常出现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少年非常容易在感冒后发生的恶性疾病,治疗比较棘手。因此,青少年预防感冒很重要。
    容易得风寒感冒的孩子,可以服用玉屏风散预防,也可以用生姜、大枣、甘草煮水代茶饮;容易得风热感冒的孩子,可以用生脉饮预防,也可以选择食疗(如百合银耳莲子羹,或者百合羹、银耳羹、莲子羹交替食用)。
    预防温病,人们平时可以用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生地、玄参泡茶喝。防复发是预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古人讲“三复”。一是“劳复”。有的人很容易“劳复”,要特别注意休息。二是“食复”。病好了就无节制地吃鱼、吃肉、吃点心,疾病也容易复发。三是“自复”。自身免疫力低,这就需要平时想办法提高免疫力。
    在治疗上,风寒感冒仍然以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为主,风热感冒仍然以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为主。当前流感多属风热感冒,治疗这种感冒要明确一点:留得一分津液,存得一分生机,就是说温病必须要养阴,越早越好,沙参、麦冬、石斛都可以用。
    《黄帝内经》讲“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就是五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因此,“凡虚皆言脏,凡实皆言腑”。在理论上,诸脏皆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各脏之虚不同。心脏的气、血、阴、阳都可能虚;肺脏常讲肺阴虚、肺气虚,不讲肺阳虚,而讲肺虚寒;肝脏以肝血虚、肝阴虚为主,肝气虚很少,肝阳虚更少,肝阳就是肝的寒证;肾脏有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肾精虚,没有肾血虚;脾脏是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没有脾血虚这个词,脾阴虚的概念和胃阴虚的概念几乎相同。
    凡是实,就涉及腑,血瘀、痰浊、便秘等实证都在腑。
    当然,说“凡虚皆言脏,凡实皆言腑”也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肾结石是实证还是虚证呢?看起来应当是实证,但其形成的基础是肾气虚,肾不气化就可能形成肾结石。脑梗死是虚证还是实证呢?脑的瘀证是两个问题,一是血瘀,二是痰浊。“痰迷心窍”的“心”包含了脑的意思,“间者断也”,癫痫的“痰迷心窍”是脑和心的联系断了,治疗时就要把这条断了的路给打通。
    把证候性质搞清楚,这是中医的基本功。明末清初医学家李中梓把内伤外感搞得最清楚,我们可以看他的书。另外,《医宗金鉴》还编了歌诀来辨外感内伤。有一些简单、实用、可靠的辨别外感内伤的方法,比如外感发热,手背热于手心,手心发热是内伤,手心凉是气虚、阳虚;外感头疼,疼痛持续,内伤头疼时疼时不疼;外感有痰,痰黄就为热,痰清稀者就为寒;小儿外感上颚咽部充血是热证,苍白是寒证……不一而足,大家要学习总结。
    (本文由全国名中医毛德西讲述,文字由廉万营、王举静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