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芳
初诊:患者焦某,男性,30岁,因在一次护理病人的时候突然感觉房间内气味秽浊,多次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此后反复发作。患者曾服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以及使用西药止呕,虽然症状能够缓解,但是后来治疗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呕吐频繁,每日4次~5次,呕吐物为食物或清水。患者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神经性呕吐,经多方医治无效,遂寻求中医药治疗。 现症:患者呕吐频繁,呕吐物为食物或清水,口干咽燥,胃脘嘈杂不适,呕吐后症状缓解。患者面色淡黄少华,精神疲惫,腹部平软无包块,舌干少津,脉细数。 诊断:呕吐(神经性呕吐)。 辨证:久吐伤津,虚火上冲,脾胃升降失调,食谷不化。 治则:滋阴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味)。麦冬10克,五味子9克,熟地24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云苓18克,泽泻9克,枇杷叶10克,竹茹10克,甘草2克。共3剂。水煎,以胶泥水为药引,每日1剂。 二诊:患者呕吐次数减少,每日发作1次~2次。继服上方,改用芦根30克(药引),共3剂。 三诊:患者呕吐已止,稍感口干,脘腹不适。调整方药,去掉竹茹、山茱萸,加沙参15克,枸杞子15克,以养阴益精生津。患者继服5剂后,痊愈。 按语:患者因长期呕吐不止,先伤及胃津,后累及肾阴,逐渐导致真阴亏虚。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大多无法耐受藿香、砂仁、白蔻等芳香类药物的气味,嗅到即有呕吐感。因此,笔者摒弃芳香化湿之品,选用甘寒之剂麦味地黄汤滋养肾阴,配伍枇杷叶、竹茹降逆止呕。以胶泥水为药引,胶泥水具有养阴降逆止呕的功效,且止呕效果显著,多次应用均获良效,但是要中病即止。后期加入沙参、枸杞子等养阴生津药物,使阴液得复,胃腑濡润,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正常,呕吐症状自然消除。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