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非甾体抗炎药之一,布洛芬凭借显著的退热止痛效果收获大量粉丝,但它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对了能快速缓解不适,用错了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掌握科学使用方法,才能让布洛芬有效守护身体健康。 作用机制与优势 布洛芬的化学名为异丁苯丙酸,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当人体因炎症、外伤或感染出现疼痛、发热症状时,体内会大量合成前列腺素。这种物质如同“警报员”,一方面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知,另一方面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阻断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并降低体温。 与常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优势显著。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退热效果相对温和。布洛芬不仅能作用于大脑,还能直接作用于发炎部位,止痛效果非常好,药效持续时间达6小时~8小时。这使其不仅适用于感冒退热,还能有效缓解痛经、牙痛、肌肉痛等多种疼痛。 使用要点 适用人群与禁忌: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年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孕妇(尤其是妊娠晚期女性)使用布洛芬,可能增加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的风险;哺乳期女性服药后,少量药物会进入乳汁,需要谨慎使用布洛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哮喘患者,以及对阿司匹林等过敏人群,严禁使用布洛芬。 剂量与服用时间:成年人常用剂量为每次0.3克~0.6克,每4克~6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超过2.4克;儿童需要按体重精确计算,一般为每次5毫克/千克~10毫克/千克。为避免刺激胃黏膜,布洛芬应餐后服用。布洛芬用于退热时,建议患者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伴有明显不适时用药,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停药。 注意事项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布洛芬时需要适当减少剂量。正在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林)、降压药、降糖药的患者,布洛芬可能影响上述药物效果,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潜在风险 将布洛芬当作“万能药”随意服用,存在健康隐患。长期或过量使用布洛芬会直接损伤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胃痛,严重时可导致胃出血或穿孔;布洛芬还会抑制肾脏前列腺素合成,影响肾血流,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此外,布洛芬会干扰血小板的正常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总之,布洛芬是应对轻中度疼痛和发热的可靠药物,但是需要遵循科学使用原则。“不随意滥用、不超量服用、不盲目混搭”,才能让布洛芬发挥出最大功效。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邹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