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历杰 李纳纳
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和医疗机构医学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40余年的发展,国内的急诊医学体系已趋于完善,人才队伍初具规模。随着社会的发展,急诊服务逐步向危重型患者倾斜,而急危重症患者诊疗水平直接体现了整个急诊医学学科的综合救治能力。 近年来,河南省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心肺复苏技术、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治、急性中毒的处理、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建设等几个方面。
心肺复苏技术
尽管关于常规心肺复苏(CCPR)的指南不断更新,但是CCPR的成功率仍不理想,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的生存率仅为2%~11%,院内心脏骤停(IHCA)患者的平均生存率仅为23.7%。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恢复自主循环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功能受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CCPR时间越长,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因此,需要在CCPR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全面开展院前院内ECPR(体外心肺复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河南省以省急救中心为依托,成立省急诊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中心,大力发展地市级医院的急诊科,在CCPR的基础上开展ECPR。 1.指导建立地市级ECPR中心 制订ECPR的入组标准、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与考核办法,并确定相关的技术攻关要点,为提高ECPR的质量打下基础。 2.以缩短有效救治时间为关键,触类旁通,全面推广 要缩短有效救治时间,需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时间抓起:从心脏骤停开始的时间到常规CCPR的时间,从CCPR开始到ECPR启动的时间,从ECPR启动到实现充足流量灌注、恢复有效自主循环的时间,从自主循环恢复到启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治疗的时间,从启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治疗到实施脑保护措施(如亚低温)的时间。同时,积极开展ECPR相关科技攻关项目,改进流程,进而提高ECPR工作效率,并在全省推广。 3.以技术过硬的团队为依托,开展急救培训,加强多学科协作 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提高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成功率。 以河南省急诊ECMO救治中心为核心,加强与基层医院的紧密协作,帮助有意向的医院建立团队,全面开展救治。 以多学科协作为抓手,开展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内科、导管室及康复科多学科协作。 4.加强督导 河南省急诊ECMO救治中心组建督导小组,对各地市医院开展的院前、院内ECPR进行督导和质量控制,促进技术持续提高。
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治
近年来,按照相关部署,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通过建立以急救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以急救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急诊救治能力和效率,实现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流程的畅通运行,进而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造福群众。 2021年,河南省在胸痛中心建设数量、质量控制、救治单元覆盖、心脏健康关爱计划实施及卒中中心建设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 截至2022年2月,河南省建成三级医院胸痛中心128所、卒中中心108所。在三级医院胸痛中心接受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的平均时间不高于60分钟;在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卒中患者从到达医院到接受溶栓治疗的中位时间不高于30分钟。对于部分超过时间窗的患者,在8小时内甚至在24小时内,经过详细评估,可以进行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急性中毒的处理
现在,人们接触有毒物质和有机化学品的机会不断增加。急性中毒,主要分为食物中毒、农药中毒、酒精中毒、动物蜇咬中毒等,成为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医学及社会问题,也成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对于急性中毒患者要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评估、早诊断、早干预。在急性中毒的处理方面,方法较多,如使用特异性解毒剂、拮抗剂,采取血液净化疗法、高压氧疗法等。这些是救治急性中毒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急性中毒的处理方面,医生会充分使用生化检查、毒物检测、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B超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等手段。现在,在毒物检测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技术集合了液相色谱高效的分离能力和质谱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优势,能高效检测血液、尿液、体液等不同样本中的多种毒物,可以让医生尽快明确毒物的种类。 随着河南省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在急性中毒处理方面所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使用活性炭、肠道净化、体外血液净化治疗及体外循环支持在区域性核心医疗机构已成为常态化治疗手段。 未来,建设急性中毒信息管理平台,将实现对急诊科急性中毒事件的信息化管理,为急诊医生规范诊断和治疗流程提供参考。信息管理平台将把急性中毒事件的诊断和处理过程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数据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平台会逐步收集急性中毒事件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建立急性中毒事件的时空模型提供可能。这将为“互联网+”急性中毒事件的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也将促进急性中毒事件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
EICU建设
EICU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提高急救能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省内的急诊急救能力,2014年,当时的河南省卫生厅(现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下发《河南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规范化建设考核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并明确规定,河南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须完成EICU的建设,凡建设不达标者不得承担院前急救站任务,不得申请医院等级评审。近年来,在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也强调EICU的建设。 河南省不断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EICU建设督导检查及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全省通报,对成绩优秀的医院进行全省表彰,授予“全省EICU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对不合格的医院进行全省通报并限期整改,下发整改通知书,督导整改落实。目前,河南省在EICU建设方面位列全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