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当突发胸痛时,很多人可能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未放在心上,忽视了一种疾病——气胸。气胸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认识气胸:呼吸的“隐形杀手”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是不含气体的密闭腔隙,维持着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一旦气体进入,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肺部被压缩,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最常见的类型是自发性气胸,这种气胸偏爱体形瘦高人群。这类人群由于肺部结构相对薄弱,肺尖部容易形成肺大疱。当剧烈运动、咳嗽、用力排便等导致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时,肺大疱可能破裂,使气体逸入胸膜腔而引发气胸。此外,一些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也会增加气胸的发病风险。 典型症状:这些信号别忽视 突发胸痛是气胸最主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单侧的尖锐刺痛或刀割样痛,疼痛会在咳嗽、深呼吸时加重。很多患者说,那种疼痛就像胸口突然被扎了一刀,令人难以忍受。除了胸痛,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轻则仅在活动后感到气促,重则即使安静休息也会觉得喘不上气,甚至出现发绀(嘴唇、指甲发紫)。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刺激性咳嗽。 值得注意的是,气胸的症状轻重与肺压缩程度有关。如果肺压缩程度较轻,症状可能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如果肺压缩程度超过50%,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年轻人一旦突发胸痛,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有效治疗:制定个体化方案 气胸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症状、肺压缩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对于肺压缩程度小于20%、症状较轻且首次发作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即让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吸氧,促进胸膜腔内的气体自行吸收。在此期间,患者要避免剧烈活动和屏气动作,防止病情加重。若肺压缩程度超过20%或患者的症状明显、反复发作,则需要进行排气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是用注射器直接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抽出来,操作简单,适用于肺压缩程度较轻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则是在胸壁插入引流管,连接水封瓶,持续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帮助肺组织复张,常用于肺压缩程度较重或伴有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对于频繁复发的气胸患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肺大疱,修复破损的胸膜,降低复发风险。 预防措施:守护呼吸健康 体形瘦高人群应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如长时间快速奔跑、突然跳跃等,运动时要循序渐进,做好热身准备。同时,要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干预肺部异常情况。此外,还要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等增加胸膜腔压力的行为。若有咳嗽,应及时治疗。 年轻人突发胸痛不容小觑,气胸可能就藏在背后。了解气胸相关知识,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就医,并做好预防措施,能让我们远离气胸的威胁,自由畅快地呼吸。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肿瘤防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