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
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急诊护理与普通护理是两个重要的分支,共同承担着专业护理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节奏与时间观念 急诊护理的工作节奏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急诊科面对的是各种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患者。这些患者多病情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例如,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送至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病情评估、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协助医生进行溶栓治疗等一系列操作,每延误一分钟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而普通护理的工作节奏相对较为平稳,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细致的护理操作。例如,在普通病房,护理人员可以按照常规的护理计划,定时为患者测量心率、血压,输液,进行健康教育等,有相对充足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 病情特点 急诊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往往是多种疾病或损伤同时存在,且病情进展迅速。以多发伤患者为例,他们可能同时存在颅脑损伤、骨折、内脏出血等多种情况。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评估患者的伤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如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同时,急诊患者病情的不确定性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急诊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恶化,需要护理人员随时调整护理方案。相比之下,普通护理所面对的患者病情相对明确且较为稳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充分的了解,护理方案也相对固定,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有计划地进行调整。 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 急诊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全面、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急诊患者可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的急症护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创伤包扎固定等急救技能。例如,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熟练使用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而普通护理虽然也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更侧重于本专科疾病的护理,对急救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 沟通协调能力 急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有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急诊护理工作涉及医院多个科室和部门,护理人员需要与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等密切配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例如,一个严重车祸伤患者被送至医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迅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同时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患者家属。而在普通护理工作中,沟通协调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本病房医护人员之间,相对较为简单。 总之,急诊护理与普通护理虽然在工作内容、工作节奏、专业要求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