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 曹子成
抵当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功效为逐瘀通经,现常用于治疗妇科病、脑血管疾病等。 2016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为女性,46岁,自2016年11月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月经夹有血块,伴有腹痛、乏力和腰酸,有时汗出,不寐。患者平时易生气,疑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壁内有多个低回声肿块,最大为26毫米×28毫米;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4.15×109/升,红细胞3.3×1012/升,血红蛋白99克/升,血小板165×109/升。患者口服桂枝茯苓丸和复方硫酸亚铁颗粒1个月后,自感乏力、腰酸症状有所缓解,未再继续治疗。半年后复查,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壁内可见多个低回声肿块,最大为28毫米×31毫米,遂来笔者所在的医院就诊。 症见:月经淋漓不尽,无规律,月经夹有血块,白带量多,腰酸乏力,时有不寐,平时易生气,胃胀,小便正常,大便稍干,舌暗红,苔薄黄,舌面有瘀斑,脉弦涩。 西医诊断:子宫肌瘤。 中医诊断:症瘕(气滞血瘀证)。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逐瘀。 方药:抵当汤(加减)。烫水蛭9克,虻虫10克,桃仁10克,酒大黄10克,醋香附10克,茯苓12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醋延胡索10克,赤芍10克。共14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每次200毫升。笔者嘱咐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清淡饮食。患者服药3周后,未再坚持服药。 2017年2月12日二诊:患者自述月经淋漓不尽症状减轻,白带量少,睡眠障碍有所缓解,胃胀明显减轻,大便每天1次,仍有腰酸乏力,舌暗红,苔薄,舌面仍有瘀点,脉弦涩。 二诊用药:原方不变,酒大黄另包,加山萸肉10克。共14剂。水煎服,用法同前。笔者嘱咐患者,若大便每天3次以上时,可酌减酒大黄用量。 2017年3月1日三诊:患者自述食欲大增,腹胀消失,腰酸乏力减轻,睡眠时好时坏,月经量多色暗,并有血块排出,现月经量减少,小腹柔软无不适,小便正常,大便稀,舌红,苔薄白,舌面点刺状消失,脉弦细。笔者根据患者复诊时所述,在二诊方药基础上加丹参15克,桂枝6克,酒大黄减至6克,去枳实、厚朴。共21剂。水煎服,用法同前。 2017年3月23日四诊:患者自述食欲正常,腰酸乏力明显减轻,睡眠正常,白带正常,本次月经未至,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有力。 守三诊方药服用2个月后,患者月经周期正常,无血块。在当地医院进行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壁内可见2个低回声肿块,最大为11毫米×16毫米。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4.2×109/升,红细胞3.9×1012/升,血红蛋白118克/升,血小板180×109/升。患者甚喜,要求再服用1个月中药,巩固疗效。 按语: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症瘕范畴。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多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冲任不调,以致气滞血瘀,新血与旧血凝聚成块结于胞宫。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逐瘀。方中水蛭、虻虫,破血逐瘀、散结消肿;酒大黄,既能下瘀血,又能清瘀热,泻下力缓;桃仁,苦甘而润,善泄血滞,化瘀润肠;醋香附、醋延胡索,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枳实、厚朴,消积,除胃胀之气;山萸肉,补益肝肾、固经止血、敛汗固脱,以免逐瘀太过,伤及元气;茯苓,宁心安神;丹参,清心凉血安神、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佐桂枝温通心阳,增强逐瘀功效。诸药合用,能疏肝行气、活血逐瘀,气行瘀散,达到消肿化瘤之目的。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郸城县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