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咳喘病的方药证治经验
习惯性便秘的辨治思路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二十五大补元煎
穿凿会通理论与中西医学的关系
1
11 1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习惯性便秘的辨治思路
 


□李贺文 尹国有

习惯性便秘是指原发性持续性便秘,患者以排便异常、大便干结难解为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便秘”范畴。中医认为,胃肠积热、肺失肃降、情志不畅、血虚津亏、气虚乏力、阳虚寒凝等因素,均可引起便秘,其发病的关键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习惯性便秘的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多表现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多属热证、实证。找准辨证思路,是取得临床疗效的重要一环。
辨治首先认准病 结合检查来确诊
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功能失调性疾病,与器质性便秘有本质的区别。临床辨治时须明确诊断,注意与器质性便秘相鉴别,并结合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习惯性便秘属于原发性便秘,而器质性便秘则具有原发病基础,便秘仅为继发症状。此时可借助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胃肠X线检查以及肛门直肠测压等手段,排除直肠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直肠肛门病变,以及结肠肿瘤、肠梗阻等结肠病变;同时还要注意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药物影响。临证时,医者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明确习惯性便秘的诊断,避免诊断失误。
辨明寒热与虚实 找准证型巧用药
习惯性便秘的病理属性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同时还常虚实夹杂。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不同的证型。临证辨明其寒热与虚实,做到整体调治,是中医辨治习惯性便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实秘,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虚秘,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或胸胁满闷者,属实;虽然有便意,但是难以排出,乏力气短或头晕心悸或腰膝酸冷者,属虚。大便干结坚硬,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厚者,属热;排便困难,口淡不渴,舌体胖、苔白,脉滑者,属寒。临证时,首先应根据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辨明属于肠胃积热型、气机郁滞型、寒凝里实型,还是气虚失运型、血虚肠燥型、脾肾阳虚型等证型,之后再根据其不同的证型,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灵活处方遣药,方能药证相符,以获良效。
传导失职贯始终 注意通便是常法
大肠为传导之腑,以通为顺。无论因热邪内蕴、气机郁滞、气血亏虚,抑或寒邪凝滞等因素,皆可导致大肠功能失职,传导失常,腑气不通,终致便秘。习惯性便秘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多样,证型各异,但是究其根本,皆可归于大肠传导功能失职。传导失职贯穿习惯性便秘病程始终,故通腑以保持肠腑通畅,乃治疗之常用法则。治疗习惯性便秘,应把握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通便入手。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侧重点之不同,灵活运用通便之法。大肠积热者,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气机郁滞者,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寒凝里实者,温中散寒、润肠通便;气虚失运者,益气健脾、润肠通便;血虚肠燥者,着重养血润肠以通便;脾肾阳虚者,则宜温阳通便。
不良习惯常存在 祛除诱因不可少
生活不规律、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排便习惯等,不仅是引发习惯性便秘的重要因素,还不利于其治疗和康复。首先要祛除诱发便秘的各种不良习惯,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方能取得良效;过分强调药物的作用,忽视诱因的存在,是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规律化的生活起居,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用餐、定时排便。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加运动。在饮食上,患者要改变食物过于精细、饮水少的不良习惯,少食辛辣、肥腻之品,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并根据病情需要选用适宜的药膳进行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便秘情况常反复 巩固治疗很重要
习惯性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肠腑不通而引发。经积极治疗,脏腑功能改善,腑气得通,便秘可以很快缓解。但是,习惯性便秘的特点就在于病情易反复,见效易而根治难。临床常见经药物治疗后排便顺畅,停药后便秘很快复发者。因此,巩固治疗习惯性便秘,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环节。临证时当注意守法守方,坚持巩固治疗。即便患者排便已通畅,亦应继续调治一段时间,以期脏腑功能强健协调,排便持续通畅,疗效得以巩固。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