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二十五大补元煎 |
|
□毛德西 方剂溯源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与《类经》,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景岳全书》中的“新方八阵”尤具新意,剂型多样,创见颇丰。“大补元煎”即为“补阵”之首方,主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症”。其证见元气大虚、阴亏血少、精神疲惫、四肢乏力、面色少华、腰膝酸软、少气懒言、眼花耳聋、舌苔薄白、脉沉细弱。张景岳自云:“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足见其对此方之高度重视。 方药组成 大补元煎由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萸肉、枸杞子、炙甘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和阳的功效,主治气血阴阳俱虚之神经衰弱、阳痿、贫血、不孕、早衰等。 何种原因会导致“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呢?凡伤寒温病反复发作,耗气伤血,久不复元;或男子失精、女子失血,初患尚可挽救,日久必至虚损;或郁闷失志,神魂无主,昼夜不寐,气血暗伤;或自汗盗汗,不以为然,气随汗脱,形成羸症;或心无志向,借酒消愁,湿热痰阻,气血日衰。以上诸因,皆可使“气血大坏,精神失守”,此时均可用大补元煎速救。 功能主治 大补元煎以人参、熟地为君药。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不仅能补气,亦能补血。张景岳指出:“人参气味颇轻而属阳者多,所以得气分者六,得血分者四,总之不失为气分之药,而血分之所不可缺者,为未有气不至而血能自主者也。”其用量依据气虚轻重而定:轻者,3克~6克;重者,可用至30克~60克。熟地则气味纯净,能补五脏之真阴,“滋肾水、填骨髓”,用量少则6克~9克,多则60克~90克。张景岳认为两者分量差异源于药性:“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他进一步强调:“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两者“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是相辅相成的核心配伍。方中再辅以山药、甘草益气健脾,广开气血生化之源;枸杞子、山萸肉滋补肝肾,填精补血;杜仲强腰益肾,协同增强熟地、枸杞子、山萸肉的补益效果;更用当归,直接补血。诸药协同,共奏补养元气、滋阴补血之功效,故对“气血大坏,精神失守”之危重证候,尤为相宜。 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气分偏虚者,加黄芪、白术(胃口多滞者慎用);血滞者,加川芎;久泻或滑泻者,加五味子、补骨脂等。大补元煎亦可用于斑疹、产后恶露不尽、子宫发育不良、排尿性晕厥、癌症化疗反应、失眠、慢性肾功能不全、脑病后遗症等。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剂具有以下作用:调节肝脏能量代谢、脂肪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保护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以及垂体前叶细胞的分泌功能;调节甲状腺的组织化学成分,延缓卵巢、子宫及睾丸的衰老进程;促进机体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增进食欲。 大补元煎丸是该方剂的新剂型,其主治范围更为明确,主要用于气血阴阳俱虚证,如贫血、神经衰弱、阳痿、遗精、小儿发育不良等。此外,大补元煎丸还可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相关的疾病,如原发性少精症、精子活力低下、精液量过少、畸形精子症(畸形率超过正常值)及无精子症。 用法用量 大补元煎丸,每次1丸,一日3次;7岁以上儿童服二分之一丸,3岁~7岁儿童服三分之一丸。患者应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医家经验 近年来,用大补元煎治疗疑难杂症的报道颇多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党参18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当归9克,枸杞子12克,黄精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地骨皮15克,龟板胶9克(烊化)。笔者用此方治疗小儿患者65例,总有效率达69.32%。 病毒性心肌炎 人参10克,山药20克,熟地15克,杜仲10克,当归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12克。笔者用此方治疗35例,总有效率达91.4%。 排卵障碍性不孕 党参10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当归10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甘草6克。笔者用此方治疗36例,总有效率达86.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党参2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杜仲12克,山萸肉12克,随证加减。笔者用此方治疗51例,总有效率达96%。 惊恐症 党参15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酸枣仁24克,炙黄芪24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甘草6克。笔者用此方治疗16例,其中14例痊愈,2例显效。 肺结核并发闭经 方用党参10克,山药12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山萸肉10克,白芍12克,百合10克,炙甘草10克,治疗14例,效果较满意。 (作者系全国名中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