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成语“杯弓蛇影”与情志调养 |
|
□黄鸿昊
成语“杯弓蛇影”最早见于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 这个典故说的是应彬把主簿杜宣请到家里一起喝酒。在饮酒期间,墙上悬挂着红色的弓,因为光线折射,杜宣误以为杯中的弓影是蛇,但是应彬跟他说来一杯,他碍于情面只好勉强把酒喝进了肚子里。 后来,杜宣因为疑虑、担忧,生病了。应彬知道情况后调查原因,发现杯中所见之蛇是光线折射所致。后来,在应彬的解释下,杜宣知晓实情,随即疑虑消散,疾病也很快痊愈。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因疑神疑鬼导致的惊恐不安。 这一典故印证了中医“病由心生”的观点。中医认为,七情变化过度,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失衡和气机不畅,从而引发疾病。《不居集》对疑病有深刻的认识,书中提到“疑虑由于心主不明”,又认为“心病则多疑,疑窦丛生。意之所藏在脾,脾主思虑,思虑太过,则私意起而反惑矣”。 过度疑虑,不仅耗伤心神,还损伤脾气,形成心脾两伤的恶性循环,使疑虑愈加深重。若心神安宁,则情志活动正常;当心神受到致病因素干扰,则可以引起神志病变或身心疾病。 常言道:“心病还须心药医。”情志是病理因素,同时又是治病良方。对于心理疾病,中医有情志疗法。《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有“思胜恐”的情志相胜疗法。 以“杯弓蛇影”为例,应彬通过说明杜宣所看见的蛇是杯中弓影,找到杜宣疑神疑鬼的根源,用理智的思考、分析祛除其错误的认知和不良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疑病的发生,除了和七情相关外,也与病邪、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不居集》言:“凡多痰之人,必多疑惑。”“痰”作为湿浊之邪,容易蒙蔽清窍,引起神志异常诱发多疑、惊悸等,或常听说的痰迷心窍或痰火扰心之证。 另外,体质偏弱,正气虚,伤身及神,心神濡养不足,可伤及“意志”,对外界刺激的承受与调节能力下降,更易受邪气侵扰,从而提心吊胆、胡思乱想。 当事情真相大白后,杜宣的疑虑消散,疾病痊愈。这揭示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对于情志疾病的治疗和调养,不仅依赖于汤药和针灸等,还注重情志调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以养心神;每天坚持适当的静坐,以收心神;按摩内关穴、风池穴、百会穴、涌泉穴等穴位,以益心定志。 此外,坚持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拳等传统导引功法,也有助于人体气机通畅,同时增强体质。 在食疗方面,莲子百合粥、酸枣仁粥,可以清心安神;茉莉玫瑰茶,擅长疏肝解郁,皆为调理佳品。 (作者系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