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内镜检查后胃肠道黏膜修复的饮食要点 |
|
吉中华 “刚做完胃镜检查就想吃碗热汤面垫垫肚子”“肠镜检查结束后觉得饿,点份烧烤应该没事吧?”不少人做完内镜检查后,总觉得“检查过了就放心了”,迫不及待恢复日常饮食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胃镜检查还是肠镜检查,术后胃肠道黏膜可能仍处于敏感或轻微受损状态,此时饮食不当容易引发腹痛、腹胀等不适,还可能延缓黏膜修复,甚至诱发出血等风险。 误区一:检查后立即恢复正常饮食。一些人在内镜检查后因饥饿即刻进食米饭、面条,甚至辛辣、油腻的食物,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在内镜检查中,胃肠道黏膜可能受刺激或轻微擦伤(如胃镜导管摩擦);肠镜检查前需要服用泻药清洁肠道,肠道黏膜本来就处于敏感状态,此时进食硬质、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严重时还会加剧黏膜损伤。正确做法是循序渐进恢复正常饮食:普通内镜检查(无活检、治疗)结束一两小时后,可以先少量饮用温水,无不适症状再过渡到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若进行了活检或息肉切除术,需要延迟2小时~4小时再进流质饮食,避免食物过热导致创面出血。 误区二:认为流质饮食越稠越好。恢复初期选择流质饮食时,有些人觉得越稠越有营养、恢复越快,但是浓粥、稠豆浆等过稠的食物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尤其对消化功能未恢复者,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腹胀。正确的流质饮食应质地稀薄、易吞咽消化,如米汤、稀粥水、过滤后的果汁、清汤等,同时避免含渣、带气泡或刺激性饮品(如碳酸饮料、浓茶、咖啡),以防刺激黏膜。 误区三: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一些人因无明显不适,急于进食馒头、面包、肉类等固体食物,但是此时肠胃黏膜仍在修复,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过早食用固体食物会增加肠胃摩擦与消化压力,可能导致黏膜愈合困难,甚至引发出血、感染。一般流质饮食一两天后,无腹痛、腹胀、黑便等,可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软面条、鸡蛋羹),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3天~5天后若恢复良好,再逐步向软食(软米饭、煮软蔬菜、鱼肉)过渡,最终恢复正常饮食。 此外,还存在忽视饮食温度、口味,以及不注意观察身体反应等误区。过冷的食物可能引发肠胃痉挛,过热的食物容易烫伤黏膜,建议食物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40摄氏度(接近人体温度);食物的口味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调料,以及油腻、过甜、过咸的食物,以少量盐、醋、酱油调味即可。患者恢复饮食过程中,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腹痛、腹胀、黑便等不适,轻微不适可以调整饮食,持续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 总之,内镜检查后饮食护理是肠胃恢复的关键检查,要遵循“循序渐进、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同时保证休息充足、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黑便、剧烈腹痛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