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从“村”到“市”的生命接力——周口市推进胸痛诊疗体系建设纪实
小展板架起“暖心桥”
中国医疗队为瘫痪患儿点亮希望
1
11 1 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村”到“市”的生命接力——周口市推进胸痛诊疗体系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朱晓娟 侯少飞  通讯员 任亚斌 郑伟元

胸痛常见又危险——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每1分钟都有心肌细胞不可逆坏死;急性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周口市全力推进胸痛诊疗体系建设,从村卫生室的“前端预警”到乡镇卫生院的“生命接力”,再到市级医院的“极速响应”,逐步织密覆盖市、县、乡、村的“心”守护网络。
胸痛救治点:打通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11月3日,记者走进郸城县巴集乡段寨村卫生室。小小的诊室里,专业设备一应俱全。“我们今年上半年有3名村民突发胸痛,30分钟内都被救护车转运到乡卫生院,最终全部转危为安。”乡村医生段鹏告诉记者,“现在,这里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两辆救护车,远程会诊系统直通县里和市里,确保胸痛、卒中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
让村卫生室快速识别、上报及转运胸痛患者,正是郸城县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的亮点。早在2022年,该县就启动构建村卫生室胸痛防治救治体系工作,让基层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诊断,并快速进入胸痛救治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让患者得到规范的救治。
“‘村胸痛救治点—乡胸痛救治单元—县胸痛中心—市高级胸痛中心’四级协同,才能打通急性胸痛救治的‘第一公里’。”周口市胸痛中心联盟秘书长王娜介绍,周口市2026年将针对全市村卫生室开展胸痛救治点建设,以分级诊疗模式进一步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建立更加高效、安全的救治网络。
胸痛救治单元:承上启下架起生命桥梁
“患者呼吸、心跳停了!快拿除颤仪!”10月29日中午,太康县常营镇卫生院诊室里,52岁的胸痛患者李先生刚躺上诊疗床,呼吸、心脏骤停。该卫生院胸痛抢救团队立即到位:医务人员跪在床上为患者心肺复苏,除颤仪被迅速递了过来。“砰”的一声电击后,李先生的胸口微微起伏——自主心跳恢复了!
紧接着,常营镇卫生院医生杨伟博调出患者的心电图图像,立即上传至“太康县胸痛中心县乡工作群”。
“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马上转至县人民医院!”微信群里,太康县人民医院医生的回复刚弹出,常营镇卫生院的120急救车就已准备就绪。
当急救车把李先生送达太康县人民医院时,这里的介入团队早已做好准备,顺利打通了患者狭窄90%的血管,完成了这场从乡镇到县城的“生命接力”。
“放在一年前,这样的抢救不会这么顺利。”太康县胸痛救治单元医疗秘书甘帅兵回忆说。
2025年4月,太康县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启动。甘帅兵跟着县卫生健康委专班摸底乡镇卫生院时,曾遇到“扎心”场景:一家卫生院的内科医生看着患者的心电图,为难地说:“我不会看。”从那时起,专班工作人员确定了“手把手教、反复磨”的思路。
太康县人民医院出医生、护士,县卫生健康委督导支持,到一家家卫生院“抠细节”——专班工作人员陪着乡镇医生练习心肺复苏,教他们认心电图上的“危险信号”,进行电除颤的反复演练,连“双抗药物怎么吃、转诊时要带哪些资料”都掰开了揉碎了讲。为了不让信息断档,专班工作人员建立了“太康县胸痛中心县乡工作群”,配了24小时值班手机,要求所有基层医生熟背值班电话。
据了解,周口市自2021年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计划覆盖20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已认证救治单元108家,组织培训130场次、覆盖1.5万人次,线上会诊疑难病例超千例。
胸痛中心:实现高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俺娘当时痛得满头大汗,基层医生怀疑是心脏问题,赶紧把俺娘往周口市中医院送。”11月3日,回忆起几天前就医的场景,商水县患者家属王先生仍心有余悸。
后来,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救护车刚到周口市中医院门口,医务人员就已经等在急诊科大门处。“俺娘刚躺下,医务人员就调出了心电图。不到3分钟,医生就判断‘可能是急性主动脉夹层,得立刻做主动脉CT(计算机层析成像)血管造影检查’。那速度,真是快!”王先生说。
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后,周口市中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张俊杰第一时间与王先生沟通,紧急调配安排手术。手术从夜里12时做到第二天8时。张俊杰直到缝合完最后一针,才敢松口气。
王先生不禁感慨:“多亏医院速度快、技术硬,俺娘才能捡回一条命!”
这样的高效救治,得益于周口市中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该院胸痛中心数据员王玉锦说:“我们半年就筛查出了胸痛患者863例。为了抢时间,患者到院不到3分钟就能完成心电图检查,床旁快速检测心肌梗死标志物17分钟出结果,不用等化验室送样。”现在,到该院胸痛中心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60分钟内就能得到导丝疏通,比国家要求的90分钟快不少。
目前,周口市各县(市、区)主要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均已建立“接诊—诊断—救治”全流程绿色通道,配备床旁快速检测设备,具备急诊介入治疗资质,24小时值班会诊机制确保10分钟内响应。各医院每月开展至少2次胸痛专项培训,院领导带头盯流程、抓细节。
据了解,周口市自2021年开展胸痛救治中心、救治单元建设工作以来,通过优化流程、强化培训,显著缩短了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胸痛急救网络,提高了区域内心血管疾病的整体救治水平。同时,周口市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转运绿色通道,实现了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无缝衔接,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截至2025年9月底,周口市已有16家胸痛中心通过验收,年救治急性胸痛患者5410例,高危病例救治成功率达98%;胸痛救治单元累计注册260家,总数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一张覆盖市、县、乡村的胸痛守护网越织越密,为群众生命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