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中医药周刊·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中医药周刊·杏林
 
第七版:中医药周刊·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治肿瘤二则
补肾回阳治疗阳虚高热
行滞化瘀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附子山萸汤组方解析
单方验方
1
11 1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辨治肿瘤二则
 


□耿高璞  卢露

治疗肺腺癌合并淋巴转移及椎体转移

刘某,男性,54岁,吸烟20多年,3个月前咳嗽不止,胸部憋闷疼痛,痰中夹带血丝。患者在当地某医院进行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发现右肺叶有37毫米×27毫米的占位病灶,同时右肺门的淋巴结异常肿大,第12胸椎及第4腰椎椎体骨质异常。经穿刺病理检验和免疫标志物测定,患者被确诊为肺腺癌合并淋巴转移及椎体转移。经短期放化疗后,咳嗽未减,胸痛反而加重,放化疗的其他副作用亦日益明显,患者难以承受。经他人介绍,患者找到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批优质中医学术流派乔氏中医学术流派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乔振纲,寻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患者思想压力较大,饮食不下,睡眠极差,致使精神萎靡、乏力身疲,舌体胖大,舌苔黄厚、略腻,脉沉细、濡弱。脉证合参,其病机为:元气受损,脾肺两虚,痰、热、瘀、毒诸邪积聚,影响气机升降,致使肺气失宣肃,胸气不展,肝失条达,脾胃不和,而诸证发作。
治则:养元气、健脾益气、宣肺气、疏肝气、和胃气。在对脏腑进行整体调理的同时,兼以清热解毒、化痰活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
内服方药:生黄芪30克,太子参13克,辽沙参10克,玄参13克,百合15克,云苓30克,老陈皮9克,桔梗9克,砂仁7克(后下),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黑荆芥10克,黑生地13克,三七粉3克(冲服),炙冬花15克,杏仁9克,苏子10克,浙贝母13克,全瓜蒌9克,郁金10克,川芎9克,蜂房9克,全虫7克(小火焙干,研粉冲服),蒲公英15克,枇杷叶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仙鹤草30克,赤小豆15克,白茅根30克。共20剂。每天1剂,水煎服。
外用药物:乔氏止癌痛酊剂,每天涂擦前胸、后背痛处;取马齿苋、辽细辛、白芷等煎煮,用毛巾蘸取药液,热敷前胸、后背癌灶对应部位,每天两三次。
2019年11月22日,患者儿子发来信息说其父病情:“我父亲从您那里回来后,情况有很大改善,睡眠质量显著提升(可整夜安睡),咳嗽及胸痛均有所减轻,食欲增加,痰量减少,咯血停止,体力逐渐恢复,精神状态良好,感恩乔医生!请问,下一步治疗是继续服用汤剂,还是改为细微粉剂呢?”根据患者目前病情,调整处方如下:
生黄芪200克,太子参50克,黄精50克,玄参50克,百合75克,云茯苓150克,老陈皮35克,桔梗50克,砂仁35克(后下),焦三仙各50克,白术50克,猪苓150克,三七粉25克(冲服),炙冬花75克,杏仁50克,苏子50克,浙贝母75克,生牡蛎75克,鳖甲75克,全瓜蒌50克,郁金50克,蜂房50克,全虫35克,蒲公英75克,枇杷叶50克,马齿苋50克,白花蛇舌草75克,鱼腥草75克,赤小豆15克,白茅根30克。
方中药物按既定工序超微粉碎加工成细微粉剂,每天10克~15克,一次性煎煮10分钟~15分钟,分两次口服。外用药剂及用法同上。
2020年3月27日复诊:患者咳嗽及胸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大部分消失,精神状态显著好转,体质增强,体力恢复。目前,患者每天除了坚持煎药、服药,并用马齿苋煎煮后热敷病灶处外,其余时间或整理家务,或在自家菜园种菜,生活充实。既然已经有了显著疗效,治法及方药不宜更改,仍按上方配制细微粉剂,外用药剂及用法同上,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2020年7月24日随访得知,经上述治疗,患者各种症状基本消失。7月10日,患者突发急性阑尾炎并穿孔,经当地医院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取得成功,现在已经顺利康复,身体状态良好。目前,患者仍按照既往药物和疗法坚持治疗,信心满满。
按语:该患者初诊时思想压力较大,精神状态极差。针对这一情况,乔振纲在开药前对患者进行了一番体贴入微而又十分耐心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医学科学知识,尤其是中医学对癌症的新认识、治疗癌症的新成果与新进展;结合诸多中医治疗癌症获佳效的典型验案,向患者阐明“癌症并不可怕,可防可治”的道理;向患者强调坚强意志与良好精神状态对治疗的重要性。经过此番沟通后,患者心情开朗,面露笑容,言语也多了。
临床实践证明,患者的良好精神状态是战胜癌魔的至关重要的内在因素,耐心、体贴的心理疏导,胜过百剂验方良药。

治疗巨大型肝癌晚期

2001年11月18日初诊:冯某,男性,58岁。患者患乙肝10多年,近3个月肝区持续隐痛,且在右肋缘下触及鹅蛋大小的肿块,触之质硬,表面高低不平。
患者经当地医院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后叶探及多个类圆形结节状回声,大小约137毫米×86毫米、51毫米×45毫米,肿块边界清晰但形态不规整,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较大的病灶呈较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脑池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肿块周边可见斑点状彩流,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管。B超检查结果显示:右肝多发性巨型占位性病变(肝癌)。CT检查结果显示:肝脏体积增大,边缘不规整,肝右叶见大块状类圆形混杂密度阴影,边界大致清楚,大小约149毫米×95毫米,其中可见坏死灶;肝右下叶亦见略小低密度块影,其余肝内不同部位见多个小低密度病灶;脾脏大小正常,脾静脉无增宽;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强化,其内坏死灶无强化,肿块及肝内病灶较平扫显示更清晰。CT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原发性多中心型巨块形肝癌伴肝内子病灶形成。
检验报告:谷丙转氨酶75.8单位/升、谷草转氨酶76.5单位/升。患者曾在某三甲肿瘤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巨大型肝癌晚期。主治医师告知患者家属说:“病情重笃,预后不良,生命期限难以突破4个月,建议手术及化疗治疗。”患者拒绝,遂寻求中医诊治。
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黧黑,舌红、苔黄厚,脉沉弦滑,右肋缘下可以触及鹅蛋大小肿块(质硬,表面高低不平),腹部柔软,叩诊呈鼓音,自觉乏力、低热、纳呆、脘腹撑胀,右肋部持续隐痛,大便略干。
证属:热毒内蕴、痰瘀结聚、肝失疏泄、脾胃不和、腑气壅遏。
治则:清热解毒、化痰活瘀、软坚散结、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通降腑气。
方药:太子参13克,辽沙参13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白术15克,赤芍15克,薏苡仁15克,莪术15克,半枝莲15克,鳖甲50克(先煎),猪苓50克,沉香6克(冲服),海藻30克,溪黄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姜3片,红枣7枚。每天1剂,水煎服。
2002年5月17日复诊: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化裁续服药半年有余,患者腹胀消失,食欲增进,精神状态显著好转,期间曾两次出海作业,均无明显不适。当地医院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右叶布满低回声包块,最大约91毫米×63毫米,肝包膜不规整,肿块较初诊时明显缩小,且各项症状均好转。患者对治疗更有信心,遂继续治疗。
方药:生黄芪45克,玄参15克,赤芍15克,山慈菇15克,溪黄草15克,海藻15克,丹参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佛手10克,鳖甲30克(先煎),猪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姜3片,红枣7枚。每天1剂,水煎服。
2005年8月15日复诊:以上方为基础继续服药3年有余,患者肋缘下肿块逐渐消失,面色红润。当地医院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右叶肿块较前明显缩小(最大约71毫米×64毫米)。治疗仍宜益气健脾、扶正固本、化痰活瘀、软坚散结。
方药:太子参13克,柴胡9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猪苓30克,郁金10克,山楂15克,佛手9克,鳖甲50克,半枝莲15克,蜂房10克,鲜活全虫10克(小火焙干,研粉冲服),浙贝母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将上方药物按成倍用量,经超微粉碎制成极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用7粒,每日3次。
患者坚持服用上述药物至2007年上半年,病情稳定。2007年10月,患者因感冒发热而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去世。
按语:该患者初诊时,经B超检查、CT检查被确诊为肝右叶原发性多中心型巨块形肝癌伴肝内子病灶形成,被确诊为巨大型肝癌晚期,预后评估为严重不良,生命预期难以突破4个月。就是这样一位晚期肝癌患者,拒绝手术与化疗,完全依赖中医治疗,竟然存活了6年之久,且最终并非死于癌症。
除了在治疗过程中“坚持扶正固本,整体调理,立足长远,守方缓图”的正确治疗方略外,还有3个重要原因:其一,患者从事船工工作数十年,长期辛勤劳作,体格强健,意志坚定;其二,患者未接受手术及放疗、化疗治疗,正气(尤其是元气)未受损伤;其三,患者自始至终对中医充满信心,治疗期间情绪稳定、乐观应对,且能密切配合,加之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无后顾之忧,具备了一般人难以拥有的良好心态。
以上3个因素,决定了该患者的抵抗力、免疫力及生命力均较为旺盛,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保障疗效可靠、提升治疗效果,以及延长生命,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所谓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作者为乔振纲的弟子)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