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近日,一名30岁的男子在工地干活时不小心从高处坠落,工友连忙拨打急救电话,将他送到开封市第二中医院。经检查,男子的一节脊椎椎体被整个压扁,脊髓神经受到严重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针对男子的病情,该院骨科专家万永杰和王春生会诊后,决定尽快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了“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术+液态骨‘灌浆’”的手术方案。 钉棒系统撑起压扁椎体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术前准备,万永杰和王春生等组成手术小组,及时为患者实施手术。 第一步是架“钢筋”——实施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术,重新撑起被压扁的椎体。据万永杰介绍,该技术的优势是术中出血少,仅二三十毫升;术中对脊柱周边肌肉组织干扰少,不需要大量剥离椎旁肌肉,创伤大大降低;恢复快,后遗症少,残留腰背痛和腰部乏力的概率大大降低。 手术中,在看不到椎弓根的情况下,万永杰凭借多年的手术经验,避开脊椎神经,将4根直径为0.6毫米的螺钉巧妙、精准地钉入直径只有0.8毫米的椎弓根中,架起“工”字形钉棒系统,使被压扁的椎体得到复位固定。 新型液态骨让椎体更稳固 手术第二步为恢复形状的椎体注入新型液态骨。万永杰说,受伤后的椎体经手术恢复形状后,里面是一个空壳,对身体的支撑力较弱,很容易造成二次受伤,使体内钉棒出现断裂现象。而注入液态骨后,其在体温环境下15分钟后就会变得像真正的骨头一样硬,让受伤的椎体更加稳固,可以使患者早日下床、早日恢复。 万永杰说,此次手术采用的液态骨是一种新兴技术,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可以帮助健康细胞成长。由于它是生物材料,6个月后就可随着骨质的生长自动从身体中分解。 目前,该患者已可下床活动,恢复情况非常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