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良心医生”晁红霞 |
|
本报记者 刘 旸 12年间,她对各种疫苗的类别、组成、原理、意义、适宜人群等熟记于心,对新型疫苗的相关知识更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做到了如指掌;12年里,她不懈努力,从最初对免疫规划知识一知半解,到现在全面掌握、融会贯通。她,就是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中心卫生院接种医生晁红霞。 为了搞好预防接种工作,晁红霞10年内用坏5部电话,记了35本笔记。为了不让村民白跑,晁红霞把家搬到了瓦店镇中心卫生院,常常是饭还没做好,就传来了孩子家长“红霞,给俺孩儿打个针吧”的呼唤声。此时,她都会立即把火关掉,投入工作中去,没有一句怨言。晁红霞常说:“打预防针是个良心活儿,干农村预防接种工作就不能讲条件。” 2012年1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怀孕8个月的晁红霞挺着大肚子,不顾院长和同事的劝阻,骑着电动车一连数日下乡查漏补种疫苗。直到一天晚上回到瓦店镇中心卫生院时,晁红霞感到肚子异常疼痛,住进了临颍县人民医院。医生判断晁红霞情况危急,立即实施了剖宫产手术。孩子出生时脑出血,辗转至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近40天,才保住了性命。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晁红霞总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我喜欢孩子,我把辖区内4000多个适龄儿童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晁红霞说,正是对孩子们的那份爱,让她对工作如此负责。实际上,对晁红霞来说,工作与生活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早在接种信息登记工作尚未信息化、规范化之前,她就自发建立起了接种底册,把所有应种、漏种孩子的信息进行分类登记和保存。这些全面的接种信息是她的工作指南,后来也为信息系统建立后的信息补录工作提供了翔实的原始资料。 晁红霞对工作的默默付出、对全镇孩子的耐心和真心,也换来了孩子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凭借热情、高质量的接种服务,晁红霞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如今,在街头、村口、公交车上,晁红霞常被村民认出来,还经常被拉去村民家里坐坐。大家的肯定也印证了晁红霞说的那句话:“打预防针是个良心活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