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玉
关节痛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在此,笔者对关节痛进行分型和治疗。 寒湿阻络型 辨证:关节凉痛、沉重,白天轻,夜间重,每遇天冷、雨湿天气发作,遇热则疼痛减轻,遇冷则疼痛加重。舌体胖而暗淡,舌苔白腻或滑,脉弦缓。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桂枝12克,川乌6克,草乌6克,白术12克,苍术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用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服药。 湿热阻络型 辨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小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地龙12克,牛膝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服药。 寒热错杂型 辨证:关节肌肉疼痛,虽然局部触之发热,但是自感畏寒;或虽然局部触之发热,但是全身不明显,肢体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强直变形,伴有身热不扬,口渴,喜热饮。舌质红,苔白,脉弦或紧。治宜祛寒清热,通络止痛。 方药:桂枝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忍冬藤20克,地龙10克,麻黄6克,制附子6克,生姜15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服药。 痰湿阻络型 辨证:关节肿胀疼痛或关节上下肌肤水肿,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体胖而暗,舌苔滑腻,脉濡或滑。治宜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陈皮12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苍术10克,白术12克,薏苡仁30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地龙12克,木香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甘草10克。用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服药。 肝肾亏虚型 辨证:关节肿痛,夜间加重,肢体酸麻,腰膝酸软,日久则关节变形,形体瘦弱,或五心烦热。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肾养肝,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黄20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药10克,独活10克,桑寄生10克,秦艽1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服药。 瘀血阻络型 辨证:关节疼痛剧烈,多为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局部肿胀或有硬节、瘀斑,肌肤干燥且无光泽。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丹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药10克,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2克,桑寄生12克,桂枝6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服药。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