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利用人工肝技术成功救治肝衰竭患儿 |
|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刘 冰)近日,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运用人工肝技术抢救一名9个月大的肝衰竭患儿并取得成功。患儿一家人专程赶到该中心,送来两面精心制作的锦旗,感谢医务人员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去年冬季,小宇(化名)的妈妈发现平时活泼爱动的孩子突然出现了黄染,紧接着出现精神差、睡眠多,就赶紧带孩子到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查体后发现小宇的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连眼泪都是黄色的。考虑到病情危重,医生建议其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家长立即带着孩子来到了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患儿被收治于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后,接诊医生立即为其完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脓毒血症、低蛋白血症、重症肺炎……患儿病情还在不断加重,甚至一度出现肝性脑病,陷入昏迷状态。对于此时的小宇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PICU主任方柯南凭借着20多年的急危重症患儿抢救经验,果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人工肝治疗,先后进行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为小宇争取了一线生机。 由于年龄太小,抵抗力差,治疗期间感染反复加重,加之肝衰竭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小宇在血液净化后出现水肿,并且有加重趋势。大家不敢有丝毫松懈,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终于,患儿肝脏指标逐渐好转,水肿、黄疸慢慢消退,肺部感染症状逐渐减轻。几天后,患儿由PICU转至儿科三病区继续接受治疗。 在后期的治疗中,PICU和儿科三病区的医护人员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小宇。小宇的病情渐渐好转。曾决定割肝救子的妈妈,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据介绍,人工肝又称体外肝脏支持装置,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方法,为重型肝炎或肝衰竭时的肝细胞再生赢得时间,使可逆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恢复,从而避免肝移植。该中心PICU此次开展的人工肝联合血液滤过的复合血液净化模式,系洛阳市第一例儿童人工肝技术,为重症肝损伤、肝衰竭患儿的治疗开创了新天地,为患儿带来了福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