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安装“起搏器” □关庆凯 文/图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会出现手抖和颤动等典型症状。 今年71岁的张老先生,已经被帕金森病困扰了十几年。发病最初那几年,张老先生通过口服药物就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但近几年效果越来越差,并出现了多种副作用。 张老先生深受病痛的折磨,找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主任邢红霞教授就诊。该院帕金森病治疗团队的医务人员经过认真评估,认为患者有外科手术的指征。 日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金保哲教授带领团队,联合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为张老先生安装了脑起搏器。 手术前,医务人员在局部麻醉下为张老先生安装头部框架后进行CT扫描,然后将患者脑MR(磁共振)图像和戴框架脑CT图像输入手术计划系统,以确定靶点和穿刺路径;再根据靶点位置,确定头皮切口和颅骨钻孔位置。 术中,医务人员在患者体内放置微电极,进行电生理测试,监测出典型的STN(丘脑底核)震颤细胞信号(如上图)。 随后,医务人员在患者体内放置深部电刺激电极,试行电刺激。当植入脑深部的电极通电后,张老先生的肢体立即停止了抖动,颤抖的手指可以自如地做对指运动,原来难以活动的胳膊和腿也恢复了柔软和灵活。经过测试,在明确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后,固定电极。 据金保哲介绍,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以药物改善患者的症状为主。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维持效果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在宝贵的药物起效时间内,患者还可能出现奇怪的乱动或者抽搐、疼痛等症状,就是所谓的异动症;有些药物可以引起患者神经错乱和幻觉,导致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恶心、尿潴留、心动过缓等副作用;有些药物可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此时,安装脑起搏器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安装脑起搏器,即进行脑深部高频电刺激手术,简称DBS手术。医务人员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患者脑深部的神经核团进行电刺激,调控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DBS手术创伤小,患者第二天就基本可以从手术的影响中恢复过来。等一个月后启动脑起搏器,就可以有效帮助帕金森病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据了解,DBS手术已替代了传统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手术,是现今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段。 专家简介 金保哲,医学博士,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工程领军人才;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