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家扶持传承发展民族医药事业
应运用中医药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中医应在中医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手足口病知多少
石冠卿:辨证论治 精方简药
1
11 1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发展中医应在中医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发展中医应在中医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张满期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重新发现和证明古人的智慧,就是发展。笔者认为,经典中医自洽体系,就是“古意新知”的一次尝试,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对话古人,传播经典,提高中医自信心。
    现在,中医教育面对很多问题。在中医药院校,一些中医经典课程被删减,学生用1/3的时间学习西医,用1/3的时间学习外语,用1/3的时间学习中医,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一些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却不高,还有一些学生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也不会背诵。
    中医的科学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中医研究生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结构,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这样一来,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又不会开方配药。笔者认为,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中医有自己的一整套思维方式,没必要接受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改造。
    学习中医的正路其实很简单,就是要继承前人的智慧。道理很简单,很多中医学生寻觅多年而不得结果,究其原因还是思想和意识的问题,因为不相信古人的智慧,才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
    中医的发展史具有独特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典中医的理论来自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然后用于指导医疗实践。第二,中医重视调气。中医顺应宇宙空间的思维,而不限于生物学因素。
    只要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医疗实践,就会有良好的疗效;否则,应反思自己的疗法是否合适,而不应质疑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先有理论,后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现象,在哲学上被称为“超验性”,它是研究理论主体与现实关系问题的哲学。
    超验主义的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这个观点与气的“一元论”不谋而合。
    古代中医诊治疾病时,依据的建立在《易经》基础上的中医学理论,就是超验的主体。千百年的实践不断验证这套理论体系的准确性。古人的理念是如此超前。
    中医理论与中华文化在本源上是一致的,均先研究的是道,然后才是以道论医。由道而术是中医的基本特色,也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现代科研从生物学角度考察中医疗效,很难得到正确的结果。
   目前,中医恢复自信之路才刚刚开始。一是理论自信,“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核心。二是道路自信,相信按照中医特有的理论设计出的技术会在临床上具有优越性。三是制度自信,相信中医疗效评判标准,用大数据的方法,用研究取代随机对照试验,承认中医“个案有效”的事实;中医是否有效,要由中医说了算。四是文化自信,相信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优秀的。几千年来,中医的发展,始终与传统文化相伴而行。作为中医人,要相信中医传统理念。中医必须回归经典,这是恢复民族自信心的关键一步。
    中医回归经典,首要的任务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找回自信。中医科研要在气的层次上展开;疗效证据要依据中医的大数据疗效评判体系,取得话语权。
    笔者认为,发展中医应在中医的理论框架下进行。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