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法洛四联症的症状与治疗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的治疗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心理健康服务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许建中:如何防范运动损伤
寻医问药
1
11 1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心理健康服务
 


□袁 海

   2017年7月,笔者受所在医院委派,到鹤壁市参加了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举办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培训班”。在培训班上,笔者接触到了一些特殊家庭的心理治疗案例。
    20世纪,中国还提倡独生子女政策,多数中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父母则处于膝下无子的生活状态。中国称这一特殊群体为失独家庭,后来又改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原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现有独生子女2.18亿人,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中国每年新增“失独者”约7.6万人。截至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者”至少有100万人。
    失独家庭的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封闭自我,基本上拒绝与环境的接触和人际互动;在绝望和欲望中苦苦挣扎,不关注自我的存在;不相信自己,也无法轻易相信别人,怀疑自己的能力,有深深的自责自卑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偏执的倾向,善变的状态。
    据社会工作者的调研,笔者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几个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精神痛苦大于物质缺乏的痛苦;女性的精神痛苦明显大于男性;学历低者精神痛苦明显大于学历高者;家庭成员普遍走不出丧子的阴影,不少人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他们回避交往,且远离他人;有的陷于自卑孤独中不能自拔;有的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有的埋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一点儿小事纠缠组织,心结难解。随着孩子的失去,出现婚姻解体的家庭在增加,无力感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特征。
    对于失独家庭,心理援助目标有:总目标为促进失独人员回归常态。具体包括在认知领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生命、生活的意义,确立新的生活目标,让其能够接受现实;在情绪领域是要疏导他们的哀伤情绪,降低他们心灵的痛苦程度,消除焦虑与抑郁心境,减少无力感;在行为领域则是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生活内容与秩序,逐步适应新的家庭人口结构与生活环境。
    失独父母的主要需求包括:就医与大病救助;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能力下降带来的基本生活帮扶;心理安抚与心理专业服务;特殊日子的关爱;临终关怀。
    目前,援助策略有:1.共性帮扶与个别化实施相结合的帮扶方案;2.坚持“自助、互助、社会助”多元共助的心理援助计划;3.把服务态度放在工作首位。每个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性格特征有着很大差异。因此,他们的心理需求也各不相同;一些阶段的痛苦已经过去,介入治疗前要先从外部了解情况,不要盲目介入,以免引起二次伤害。进行心理援助时要特别注重心理疏导。在我国,失独父母是个庞大的群体,仅靠单方面帮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社会组织必须充分发动多方的力量,共同参与心理援助工作。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