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立夏静卧早起 静养勿躁
燕窝百合雪梨盅滋阴润肺、生津止咳
调经活血话牡丹
1
11 1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立夏静卧早起 静养勿躁
 

立夏静卧早起 静养勿躁
□李伯群

   立夏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气温会逐渐回升,雷雨天气也会逐渐增多,农作物也会进入生长旺季。我们的祖先讲究顺应节气养生。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立夏养生的注意事项。

人体反应

   立夏之际,天干物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流失,再加上天气变化无常,人体易上火。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致使大脑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
    能量消耗大:立夏后,人体的心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比较大。因此,人体在白天所消耗的能量要靠晚上的睡眠来补充,如果睡眠不足,必然会破坏体内新陈代谢的平衡,使人精神萎靡不振,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应适当进补,保持睡眠质量。
    容易心烦气躁:炎热天气容易引起“心躁”,一定要戒躁戒怒,努力培养急事不惊、凡事不争的心态。恰如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心静自然凉。

作息习惯

   晚睡早起:进入夏季之后,提倡晚睡早起。晚睡,不能晚于23时,因为23时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时间。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好对血有益;“肝木生心火”,肝好对心脏好;熬夜伤阴,经常晚睡就会从“耗伤阴液”发展到“耗伤阴血”,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流汗排毒:大家都知道夏季流汗排毒,实际上还有解郁的作用,郁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毒。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因此,大汗淋漓伤阴又伤阳,久而久之“耗伤阴血”。夏季的运动以散步、打太极拳、拉筋、打坐为主。汗多之人,立夏之后在饮食上“增酸减苦”,酸入肝,有助肝脏,同时酸主收敛,可以起到收涩敛汗的作用。
    忌过度冷:过度的冷气和大量的冷饮都会造成毛孔闭合,体内的燥热无法排泄,必成火,虚火伤阴,又会耗伤心血。当然,这些无节制的冷,也会直接伤害人的后天之本——脾胃。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按照中医的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正所谓“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因此,夏季养生以养心为重。我们说的心,既指实质的心脏,也指我们的心神。
    保持心态平和: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盛夏,尤其要重视精神养生,神气充足则人体机能旺盛,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应重视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爽、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饮食禁忌

   多食酸、少食苦:立夏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的时节,人体的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应多吃酸性食物,如鱼、鸡、瘦肉、鸭肉、豆类、芝麻、洋葱、圆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芦笋、南瓜、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夏季因天气炎热而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此时宜多吃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还可以加入荷叶、绿豆等具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平时还应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桃、乌梅、草莓、番茄、冬瓜、黄瓜等。立夏时节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以及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饮食要清淡:中医认为,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变热,此时如果人们多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同时,不可过食和滥食,否则容易伤害肠胃的消化功能。
    立夏之后,天气炎热,心情容易烦躁,正是喝茶解暑养心的好时节。
    麦冬栀子茶:选麦冬、栀子各4~5粒,一起泡水喝。有清心祛烦、防暑降温的作用,缓解心烦、口干的症状。
    乌梅玉竹茶:选3粒乌梅,3克玉竹,泡水喝。可以有生津止渴、清热利尿的作用。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