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彬
每年的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其目的是号召大家学习脑健康知识,关爱大脑健康。一直以来,作为人体的“司令官”,大脑掌控着人的思维及运动,同时大脑的健康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质量,当脑部出现疾病,便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年龄增加,人们更容易患上脑梗死、脑中风、脑出血等疾病,其中脑出血发病急,致死率高。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血管发病数为280万,脑血管患者人数更是超过2000万。这些患者中,有7成以上的人都会留下各种后遗症。 所谓的脑出血,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脑溢血”,指的是颅内血管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而导致的出血,发病速度较快,让人猝不及防。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血管硬化、脑梗后出血、血液病、动脉瘤等,患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 罹患脑出血疾病时,一些患者发病前期无明显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或四肢乏力等症状,容易忽视而导致疾病进展。因此,临床医生围绕脑出血的征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将相关征兆及表现进行说明,可以降低人们脑出血疾病的进展。 脑出血发病急,对人体的损伤可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临床中,约有50%的患者存在前兆症状,即偶感单侧身体麻木、手持无力、活动不便、走路不稳、交谈过程中突然失语、交谈能力下降、无法听懂别人讲话、突然头晕、暂时性失明、突然摔跤、视物模糊、反复鼻腔出血、血压异常升高、颈部僵硬等,这些均是由于颅内出血对神经造成压迫引起的,出现上述症状后应立即引起重视。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由家属陪同前往医院接受相关检查,如果行为受限或存在特殊情况也可以通过拨打急救电话联系医务人员,说明自身情况、地址、需求等,由院方陪同入院检查。 结合既往病历资料来看,脑出血的高发季节为冬季。在冬季,机体一方面受气温较低及活动不便等因素影响,血流状态较差,另一方面受寒冷因素刺激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小管收缩、小动脉痉挛及血液升高等,再加上缺乏有效活动,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预防脑出血,人们在冬季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温度供应,使易患病的群体处于舒适环境中,并定期开展活动以增强自身抵抗能力。在心情上,人们也应保持愉悦及放松,避免情绪过激或发怒,因为不良情绪可导致机体体内肾上腺素皮质素分泌增加,诱使血压升高及血管高强度收缩,增加脑出血风险。同时,老年群体作为脑出血的高发人群,应定期体检,了解心、脑、血液等组织状态,及时预防疾病。对于存在慢性病或其他疾病的群体也要加强体检,没有疾病的中老年人也有必要半年或一年接受一次全面检查。 总之,脑出血具有致残率高、并发症高及致亡率高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做好积极预防工作。如果发生前兆症状,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在确诊后立即采取相应治疗。同时,在定期接受检查及有效治疗的前提下,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充足睡眠,可以降低疾病造成的损伤。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