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聪霞 孙 芳
春末夏初,天气渐热,夜市多了起来,各种美食闪亮登场,其中虾、蟹尤其受欢迎。虾、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很多人爱吃。近年来,由于各种美食节目和博主的推广,吃“醉虾”“醉蟹”成为一种时尚。“醉虾”“醉蟹”,就是把活虾、活蟹在酒中蘸一下吃。许多人认为这样吃虾、吃蟹更新鲜,并爱上了这种吃法。食用“醉虾”“醉蟹”,古已有之。然而,这种吃法很不卫生,甚至相当危险。 虾、蟹是携带肺吸虫的罪魁祸首。虾、蟹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腐殖质和淤泥,它们的体表、胃肠道里聚集了大量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毒物质。如果生食、半生食来自肺吸虫疫源地的虾、蟹,就会把虾、蟹体内活着的病菌或寄生虫等吃进体内,从而引起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肺吸虫病、肝吸虫病等。虽然我们生活在河南,地处中原,这里不是肺吸虫的疫源地且与疫源地相距甚远,但是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及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各种新鲜食材可以当日到达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时人们可以轻易地到千里之外去旅游观光,因此肺吸虫病在河南省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我们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由于卫氏肺吸虫病与肺炎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在治疗时要加以鉴别。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可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等。此外,还可出现头痛、乏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而卫氏肺吸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胸闷、胸痛、气短等,咯棕红色痰,典型痰液为果酱样或烂桃样。以前,在河南,卫氏肺吸虫病较少发生,有时容易被误认为是肺炎,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使用消炎、抗过敏的药物,患者的症状会缓解,但由于虫体并未去除,停药不久症状又会反复,迁延日久,对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急性肺吸虫病患者食入大量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发病,重症感染者第2天即出现症状。童虫在患者体内多个器官或组织间移行、游窜,引起局部组织出血、坏死,加之机体的免疫反应,引发全身症状,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则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有高热、腹痛、腹泻、白细胞数增多,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症状。 肺吸虫病的诊断要点如下: 1.有食用来自疫区生的或半生的蟹或螯虾(蝲蛄)史。 2.X线胸片。卫氏肺吸虫病患者的X线胸片可见肺内絮状或片状浸润影,典型表现为多房囊性或结节性阴影。 3.进行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4.进行病原学检查,可在卫氏肺吸虫病患者的痰中找到虫卵;肺吸虫抗原皮试可以作为筛查手段。 卫氏肺吸虫病是肺并殖吸虫病的简称,是一种由肺吸虫在人体寄生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自然疫源性地方性寄生虫病。此病可人畜共患。肺吸虫的生长过程包括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童虫及成虫等阶段。淡水川卷螺类是其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螯虾(蝲蛄)是其第二中间宿主,囊蚴是肺吸虫的感染阶段,因此人吃生的、腌制的、半生不熟的含有囊蚴的蟹或螯虾(蝲蛄),或饮用含有囊蚴的溪水,会感染肺吸虫。 在我国,感染人体的肺吸虫主要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卫氏肺吸虫主要分布于浙江、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人是其终末宿主。其致病机制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其虫卵可诱发异物肉芽肿。卫氏肺吸虫在人体内发育为雌雄同体的成虫,成虫的寿命可长达20年~25年,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也可寄生于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多种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症状。斯氏肺吸虫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云南、福建、广东、贵州、陕西等省,人不是其终末宿主。斯氏肺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幼虫常移行至皮下、肝脏、胸腔、心包腔、颅内、脊髓等处,形成幼虫移行症。 预防肺吸虫病的发生,要加强卫生宣教,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蟹和螯虾(蝲蛄)等,避免直接饮用自然疫源性溪水等,切断传播途径等。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西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