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颈椎病的护理方法
四肢骨折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指南
术前麻醉评估的重要性
如何识别和应对急性大出血
飞蚊症的分类及特点
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区别
脑出血的先兆
1
11 1 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区别
 

 

□王翔燕

    在探讨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区别和转变机制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肝脏的生理功能以及肝炎的基本概念。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贮存、分泌和排泄胆汁等多种生理功能。肝炎是指肝脏的急性、慢性炎性损伤,通常由病毒、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根据病程的不同,肝炎可以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通常是指肝脏炎症发生后短期内的病变,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在血液检查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会显著升高。急性肝炎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自愈,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重症肝炎,甚至出现肝衰竭,危及生命。

    慢性肝炎是指肝脏炎症持续存在,病程超过6个月。慢性肝炎的症状通常较轻,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但肝功能检测会发现持续或间歇性的异常。慢性肝炎的危害是,长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

    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区别不仅在于病程的长短,还在于病理改变和预后。急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是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而慢性肝炎则以肝细胞持续损伤和肝纤维化为主。急性肝炎大多能够恢复正常,但慢性肝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肝损伤。

    那么,急性肝炎如何转变为慢性肝炎呢?这个转变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病原体因素、宿主因素和免疫应答等。

    病原体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不同的慢性化倾向。例如,HCV感染后慢性化的概率要远高于HBV

    宿主因素包括个体的遗传背景、年龄、性别、免疫状态等。一些研究表明,年轻、免疫系统健全的个体发生急性肝炎后恢复的可能性较大,而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

    免疫应答是急性肝炎向慢性肝炎转变的关键。免疫应答可以清除病毒,但是也可同时导致患者自身的肝细胞损伤,促进慢性肝炎的形成。

    了解了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区别和转变机制后,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两种肝病的临床特点,对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例如,在急性肝炎初期,应积极控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慢性肝炎患者则需要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关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进展,防止肝癌的发生。

    总之,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虽然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病原体特性、宿主遗传背景和免疫应答等多个层面。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机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肝炎的病理过程,还能为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传染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