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浩  陈苗苗 朱志敏 检查和早期筛查策略的发展,旨在提高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率。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敏感的影像学检查及早期临床表现构成了诊断的三大支柱。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检查方法日益精确,但仍需要医务人员的深入理解和恰当应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
 布鲁氏菌作为一种细菌,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包括牛、羊、猪等。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人类在屠宰、加工或接产过程中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排泄物时,容易被感染。此外,对大众来说,尤其是爱吃涮火锅、烧烤的人群,误食未经充分加热的感染牛羊肉,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一旦身体被布鲁氏菌感染,病菌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最终可能导致脊柱炎等疾病。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以腰椎和胸椎的疼痛为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往往伴随有发热、乏力、夜间盗汗和厌食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由于其非特异性,使得初期诊断较为困难。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筛查
 影像学检查 在骨关节影像学中,尤其是在分析脊柱炎的情况时,医生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特定的影像特征。脊柱炎患者的椎体常表现出虫蚀样破坏,这种现象表明椎体骨质受损严重,影像上呈现多发的类圆形低密度区域。此外,椎间盘的影像通常显示为低密度或等密度,这可能伴随着相应椎体间隙的轻度狭窄。这些改变有时还会导致椎旁脓肿的形成,这是脊柱炎进展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在周围骨关节炎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可揭示多种病变,典型表现包括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明显肿胀,这通常与滑膜炎相关。滑膜炎是由关节腔内炎症反应引起的,可能导致关节液的增多及可能出现进一步的骨质破坏,这些都是炎症活动对骨组织直接损害的结果。这些影像学特征不仅有助于初步诊断脊柱炎和周围骨关节炎,也对评估疾病的严重性和潜在并发症提供了重要信息。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是诊断多种疾病的关键工具,分为初筛和确证两个阶段。在初筛实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些试验结果如果呈阳性则需要进一步的确证实验来验证初步发现。确证实验则包括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敏感度和滴度标准。例如,SAT要求滴度达到1:100++或更高,或在病程持续一年以上仍有临床症状且滴度为1:50++及以上,而CFT和Coombs test试验分别要求更高的滴度。重要的是,治疗效果评估不应仅依赖于抗体检测滴度的变化,因为这可能不完全反映疾病的控制或治疗响应。
 面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这一挑战,医疗界必须不断探索,优化检查和早期筛查方法。同时,我们也不要谈菌色变,做到及时、足量、规范治疗,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勤洗手、勤通风及饮食卫生,可降低感染率。布鲁氏菌病可防可治,切忌治治停停,以免转为慢性。
 (作者供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