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医治疗面瘫有优势 |
|
□王立 面瘫,亦称口眼歪斜,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表现为面部肌肉失控。中医治疗面瘫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急性期治疗方面。与西医观点不同,中医认为针灸治疗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技巧。下面,笔者将个人26年的临床经验分享如下。 在急性期,中医治疗面瘫可采用牵正散等方剂,并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如风寒型,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或葛根汤等;风热型,可配合银翘散;肝郁型,可选用四逆散或逍遥散。后期难治病例,可以扶正为主,采用四君子汤、玉屏风散等,同时兼顾活血化瘀。 针灸治疗方面,早期对面部患侧进行浅刺、轻刺,多采用远端取穴,如对侧合谷穴、双侧足三里穴、外关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等。由于阳明经证和少阳经证多见,故临床治疗时阳明经和少阳经的穴位被广泛选用。急性期过后,可改用透穴针法(如颧髎透地仓、下关透颧髎、颊车透地仓、下关透颊车等穴位)。轻症患者通常在7天~14天康复,而顽固性难治病例可能需要超过1个月。对于难治性面瘫,风寒型可结合灸法治疗,风热型可选用刺血拔罐法或梅花针刺络法。 对于眼睑下垂或眼睑闭合不严的患者,可选用头维穴、眉冲穴、阳白穴、太阳穴等穴位进行治疗。若口角不正长时间未能恢复,可以采用提升针法,将患侧针尖向上斜刺,并配合百会穴、四神聪穴。在中后期,可使用电针、火针或加温针进行治疗。 除了传统的针灸和药物治疗,中医还有其他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穴位贴敷、拔罐、刮痧、耳穴压豆等,这些方法也可以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作用。比如,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刮痧则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特定部位,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耳穴压豆则适用于慢性面瘫患者,通过刺激耳穴来调节内脏功能,辅助康复。 笔者近期治疗这样一位面瘫患者,在当地某医院接受了一周的治疗,但是无任何进展,于是主动要求出院。后来,经过朋友介绍,患者到笔者所在处接受治疗。治疗方案就是前文提到的方法,经过25天的治疗,患者痊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面瘫的独特优势和显著效果。中医治疗面瘫注重辨证论治,因人施治,整体调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 总之,中医治疗面瘫注重个体化治疗,不仅包括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还有其他疗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治疗面瘫的疗效,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市建设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