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尤云飞 文/图
“这个好啊,苹果病房,平平安安,寓意也特别好!闺女,有了这‘水果病房’,我以后再也走不错屋了!”5月28日上午,在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患者陈老太太站在病房门口高兴地说(如图)。 陈老太太患有脑梗死伴视力模糊,每天下午需要去康复科做康复训练,回病房的时候由于病房外观统一、房间号偏小,她每次都很难找到自己的病房,总是走错,甚至走到男患者病房引起尴尬。 与陈老太太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45岁的葛女士。1年前,葛女士在家蒸馒头时,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记忆力严重减退,每天需要做高压氧治疗,回病房时会因搞不清楚自己的病房是哪间,导致走错房间或一直在走廊里转圈。 “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神经内科二病区护士长杜婷婷说。因病区内患者普遍高龄化,存在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问题,为了让患者不再迷路,解决由于病房雷同、房门相似而出现的“尴尬”,她们在病区开展了目视化管理——打造“水果病房”。通过成立小组、讨论制订方案、研究选材及图片等,最终选择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水果”“搬”到病房门上,使老年患者不再找不到房间。别具特色的“水果病房”,成为护理团队积极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新举措。 有人会好奇,什么是“水果病房”呢?杜婷婷介绍,就是从常见的水果中挑选出蕴含美好寓意,以及在颜色、性状、口味上具有显著记忆特征的种类,制作成图片贴在病房门上,达到让患者过目不忘的目的。比如通过张贴苹果、葡萄、香蕉、柚子等图片,帮助有认知障碍和视力不好的老年患者快速辨认自己所住的病房。这一举措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认可及好评。 借助水果记忆,用爱心和专业帮助老年患者。小事虽小,但“水果病房”这一简单举措却极其有效,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因为记忆力减退及认知障碍造成的“迷路”问题。一张小小的果蔬贴纸,成了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引路牌,成了语言功能障碍患者的提示器,也成了该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小抓手。 28床的一位老先生望着诱人的柿子图片说:“没有‘水果病房’时,我就走错了好几次病房。现在好了,我只要记住柿子就能找到自己的‘家’,再也不会走错了!” “水果图案不仅可以触动患者的味蕾,还能让患者快速辨认出自己的专属病房,不再为找不到病房而烦恼。”杜婷婷说,下一步,神经内科二病区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改变观念、改善服务,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特点,从患者角度出发,积极寻找创新点、突破点,创新护理举措,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持续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温馨的护理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