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输尿管结石属于中医学“石淋”“腰痛”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以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历代医学家均认为,“石淋”“淋证”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治疗常以清热利湿、化石排石为原则。西医治疗多采用药物、体外碎石及手术等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应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输卵管结石时,颇有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患者,男,55岁,2月27日凌晨2时出现排尿困难,小便少,左下腹部疼痛剧烈,不能直立行走,坐卧不安,大汗淋漓。患者到医院就诊后,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左侧输尿管末端结石并左肾积水。中医诊断:石淋(湿热蕴结证)。西医诊断:输尿管结石。 由于疼痛导致患者坐卧不安,不能以安静放松的状态接受刮痧治疗;用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肌肉注射,缓解疼痛后,刮痧得以顺利进行。 刮痧方案采取手三阴经、三焦经,以尺泽穴、太渊穴、外关穴、后溪穴为重点;背部开阳脉,肺肝脾投影区刮透,肾俞穴和下焦部位双肾投影区重点刮,两侧到京门穴;带脉及腹部刮透,以水道穴为重点;膝盖以下胃经、胆经,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复溜穴补肾气,申脉穴、照海穴补一身之气,四井穴排毒。刮痧结束后,患者左下腹未再疼痛,笔者交代患者大量饮水,多做弹跳运动。次日一早,患者家属发来消息说:“患者的结石于当天晚上排出,又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输尿管里的结石不见了,左肾积水缓解。” 对于患者的情况,笔者采取的治疗思路:泌尿系统结石从输尿管3个狭窄处通过时,若仅以利尿通石治之,则输尿管括约肌水肿痉挛,结石无法通过。方案中重点刮拭的肾俞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具有利尿通淋、通络排石的功效;刮拭背俞穴与人体上中下各部相应,条达少阳枢机,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之升降出入,使水液、气机循其道而行。刮拭肝脾区,可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健脾利水,缓解输尿管痉挛、水肿。少阳枢机主开合,少阳气化不利,开合失司;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三焦运行水液,即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气机不畅则水道不利;水液不行,则泥沙停滞。刮拭三焦经、胆经以调畅少阳气机为法,则水道开合有度,结石得以顺利进入膀胱。 气机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气机失调也是人体疾病的关键所在,故调畅气机在中医调治中尤为重要。应用李氏砭法八大理论中的通论来指导虎符铜砭刮痧,全方位调畅气机、通利水道,一次就将结石排出体外,效如桴鼓。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实则隐藏着对健康潜在巨大威胁。输尿管结石,这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