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立
骨质疏松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因骨质疏松引发的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了解相关知识,对老年人及其家人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与脊柱骨折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流失加速,骨密度逐渐降低,骨骼变得脆弱易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微结构遭到破坏,骨小梁变细、断裂甚至消失,导致骨骼承受压力的能力大幅下降。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在骨质疏松的状态下,遭受轻微外力就可能发生骨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弯腰、咳嗽甚至简单的转身动作都可能成为脊柱骨折的诱因。据统计,约1/3的绝经后女性和1/5的老年男性会因骨质疏松发生脊柱骨折,且首次脊柱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注意日常饮食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老年人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钙。奶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一杯250毫升的牛奶大约含300毫克钙,建议老年人每天饮用1杯~2杯牛奶。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和绿叶蔬菜(如菠菜、西蓝花)也富含钙。除了钙,维生素D同样重要。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老年人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晒太阳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自然方式。每天在阳光不太强烈时晒15分钟~30分钟,能有效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能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从而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减少摔倒风险。散步是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可每天散步30分钟以上,速度以感觉舒适为宜。老年人可以练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有效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协调性,对预防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很有帮助。有条件的老年人还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如使用轻量级哑铃进行简单的手臂力量练习,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最好有家人陪伴,确保安全。 注意安全 保持居住环境安全很重要。要保持家中地面干燥、整洁,避免堆积杂物,减少滑倒风险。可在卫生间安装扶手,便于老年人起身和站立。家具摆放要合理,留出足够的行走空间。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避免过度弯腰、负重,上下楼梯时要扶好扶手,稳步前行。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关键,应选择防滑、舒适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睡眠时,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能为脊柱提供良好的支撑,有助于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定期体检与药物干预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一般建议每年一次。通过检查,能及时了解骨骼的健康状况。若发现骨密度下降,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合理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可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能满足骨骼对钙的需求。对于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吸收,增加骨密度。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要随意用药,并注意不良反应。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