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尿液检查报告暗藏“健康密码”
“脑心同治”远离房颤
血常规检查异常可能提示哪些疾病
揭开普通豚草过敏的奥秘
心梗发作的“黄金抢救时间”
CT检查与MRI检查:透视人体的“双眼”
食物中毒怎么办
1
11 1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脑心同治”远离房颤
 

□陈天庆

 

   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不仅是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还能够通过“血栓-卒中”的致命链条威胁着患者的大脑。只有重视房颤对心脏与大脑健康的双重危害,采取“脑心同治”的治疗理念,才能远离房颤的威胁。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在心房主导下的折返环引发的一连串小折返环引起的房率紊乱,通常出现在各类器质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以及一些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当房颤发生的时候,患者经常会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还有一种特殊的无症状房颤,这种房颤与普通房颤可能导致的危险完全相同,但是其发生的时候却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因此,无症状房颤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往往更加严重!此外,房颤不论有无症状,都不会自行恢复;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形成血栓,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死亡!
    “脑心同治”:从心脏到大脑的全方位守护
    房颤这种疾病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可能,而血栓形成之后受到威胁最大的就是患者的大脑。这是因为房颤引发的血栓形成通常是在左心耳,而左心耳血栓一旦脱落,就容易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脑动脉,进而在脑动脉血管中形成栓塞并导致患者发生脑梗死。因此,在治疗房颤的过程中,临床上提出了“脑心同治”的治疗理念:在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干预,控制房颤,以及血栓形成的同时,对患者的大脑进行适当的养护,从而降低患者大脑发生缺血的风险。这样的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房颤,还能有效避免房颤引发的相关并发症,从而使患者的健康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脑心同治”的具体措施:预防与治疗“两手抓”
    预防阶段:降低风险
    在对房颤患者进行“脑心同治”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一方面,医务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进行适当的控制,通过药物治疗、生活干预与定期监测,将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是因为这些基础疾病是引发房颤的高危因素,如果患者能够将这些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那么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将大幅降低。另一方面,患者还应坚持进行抗凝治疗。这是因为血液凝固形成的血栓是房颤引发卒中,以及威胁患者生命的核心。坚持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则可以有效避免左心耳血栓形成及脱落。如果患者无法耐受抗凝药物,那么还可以尝试通过左心耳微创封堵术封堵血栓高发区域,这样也能有效降低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此外,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
    治疗阶段:联合干预
    在房颤患者的治疗阶段,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心脏节律控制+脑血管防护”的协同模式实现“脑心同治”,在保持患者心脏节律长期稳定的同时,降低卒中的风险。一方面,医务人员需要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恢复与维持患者的窦性心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减缓心室率,以及使用华法林、抗凝药预防血栓的形成。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风险较高,那么医务人员还需要考虑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等恢复患者心脏的正常节律,再搭配上文提到的左心耳微创封堵术来实现“物理防栓”的目的。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脑血管养护策略,比如通过颈动脉超声评估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合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调整降压、降脂方案,以及对抗凝药物的疗效进行持续监测等。只有严格落实“脑心同治”的治疗原则,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确保房颤患者心脑功能的同步恢复。
    房颤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人们只有了解房颤这种疾病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采取“脑心同治”的治疗方案,才能真正远离房颤。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中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