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同峰
过敏原检测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众多过敏原中,普通豚草是过敏原检测的常见指标。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普通豚草,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揭开普通豚草的神秘面纱。 普通豚草是菊科豚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厘米~15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圆锥状分枝。它起源于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是典型的短日照、喜光植物。夏至过后,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普通豚草迅速进入花期,4月~5月大量出苗,6月~8月茎叶快速生长,8月~9月进入花期并释放花粉。它的花粉产量惊人,每株豚草可以产生50万~100万粒花粉,且花粉体积微小,直径仅15微米~20微米,极易在空气中飘散,随风散播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 因此,即使在冬季,人们仍然有可能接触到它的花粉,引起过敏反应。普通豚草堪称“隐形的杀手”,每年都让无数过敏患者苦不堪言,它不仅生命力顽强、繁殖迅速,其花粉可以引起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每年的花期,也是普通豚草花粉大量释放的时期,当人体接触或吸入这些花粉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敌人”,随即启动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花粉结合,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从而引发过敏性皮炎、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眼痒、咳嗽、喘息等过敏症状。 目前,针对普通豚草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是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针对普通豚草的特异性IgE抗体。当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达到一定水平(0.36国际单位/毫升)时,表明患者对普通豚草过敏。这种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安全性高,不受抗组胺药物影响,适合皮肤条件差的患者。 准确检测普通豚草等过敏原,对于过敏患者意义重大。一方面,明确过敏原后,患者可以在普通豚草的花期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豚草生长密集的区域,如荒地、路边、农田、水沟旁、河滩等。患者外出时,应佩戴口罩、防护眼镜;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面部和鼻腔,减少花粉在体表和呼吸道的残留。另一方面,医生能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过敏的患者,可以采用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脱敏治疗,逐步让患者接触微量过敏原,使患者免疫系统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普通豚草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危害广泛的过敏原,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我们能够精准识别过敏状况。掌握这些小常识,过敏患者就能更好地与普通豚草“过招”,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治疗措施,远离过敏困扰,拥抱健康生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