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血常规检查异常可能提示哪些疾病 |
|
□马衍青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侦察兵”,对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比例进行分析,为疾病诊断提供关键线索。了解血常规检查主要指标异常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察觉身体潜在的健康问题。 红细胞相关指标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部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共同反映人体的携氧能力。当这些指标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贫血。缺铁性贫血,会导致红细胞变少、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巨幼细胞性贫血,则因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使红细胞体积增大。红细胞指标升高,可能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这种骨髓增殖性疾病,会让红细胞过度生成,血液黏度增加,引发血栓风险。红细胞指标升高,也可能是身体在应对慢性缺氧,如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群,或者患有慢性心肺疾病导致机体代偿性红细胞增多。 白细胞包含多种类型,不同白细胞的指标异常对应不同的健康状况。白细胞总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显著增多,它就像人体免疫系统的“先锋部队”,迅速奔赴感染部位抵御病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会升高,负责对病毒进行特异性免疫反应。若白细胞总数异常升高,同时伴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出现,则要警惕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会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白细胞总数降低,可能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比如长期接触化学毒物,接受放疗和化疗,也可能是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人体后,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和新陈代谢。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抗体破坏血小板;也可能是脾功能亢进症,脾脏将过多的血小板破坏。此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升高,可能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血小板持续异常增多,容易形成血栓;也可能是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等情况,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促使血小板生成增加。 血常规检查的其他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能进一步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变化,也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相关。不过,血常规检查指标异常并不直接等同于患有某种疾病,单一指标异常或轻度异常,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睡眠不足等。但是,当多项指标同时异常,或指标偏离正常范围较大时,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卫生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