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尿液检查报告暗藏“健康密码”
“脑心同治”远离房颤
血常规检查异常可能提示哪些疾病
揭开普通豚草过敏的奥秘
心梗发作的“黄金抢救时间”
CT检查与MRI检查:透视人体的“双眼”
食物中毒怎么办
1
11 1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食物中毒怎么办
 

□崔焕焕

 

   享用美食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很可能是遭遇了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通常由食用受细菌、病毒、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误食有毒的动植物、化学性毒素引发。面对这种情况,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能有效减轻身体损伤,加速康复进程。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时,患者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排出胃内未被吸收的有毒物质。在食物中毒1小时~2小时,患者可以通过催吐进行自救。常用的方法是饮用大量温淡盐水(一般建议每次饮用500毫升~800毫升),促使胃部产生饱腹感,刺激呕吐反射。患者也可以使用干净的手指、筷子或勺柄等物品,轻柔刺激咽后壁或舌根,引发呕吐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在催吐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前倾,头部低于胸部,以免呕吐物反流导致窒息。若食物中毒时间超过2小时,毒素可能已经进入肠道被吸收,此时催吐效果有限,患者应尽快采取导泻措施,可以服用适量蓖麻油或硫酸镁等泻药,帮助有毒物质快速排出体外。
    采用上述措施自救后,如果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导致脱水,以及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患者必须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在前往医院的路上,患者应尽量保留中毒时食用的食物样本,或将呕吐物、排泄物收集起来,用干净的容器密封保存,以便医生通过专业检测手段快速确定中毒物质,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因细菌感染引发的食物中毒,医生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是化学性食物中毒,医生则需要采取特殊的解毒药物进行救治。
    经过治疗,患者的身体进入恢复阶段,饮食调整是促进身体康复的关键。食物中毒后,患者的肠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变得十分脆弱。在康复初期,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米汤、稀粥、藕粉等。这些食物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能量,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随着症状逐渐减轻,患者可以逐步过渡到软食,如软面条、鸡蛋羹等。在康复期间,患者要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再次刺激肠胃,加重不适。同时,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身体在休息状态下,能够集中更多能量用于修复受损组织和恢复机能。患者应每天保证7小时~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饮食安全知识能有效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食物储存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烹饪食物时,一定要确保彻底加热,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海鲜等易受污染的食材;尽量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避免食用过期、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食物中毒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只要掌握正确的自救与康复方法,并做好日常预防,就能尽量减少伤害。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巨野县北城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