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跌倒风险防控要点
肌骨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与优势
中医视角下的风湿病
保护心脏 警惕熬夜与精神压力的协同效应
脊柱内镜微创术的特色和优势
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1
11 1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杨兴

在大众的认知里,高血压往往与心脑血管疾病紧密相连,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然而,高血压对肾脏的伤害同样不容小觑,却常被忽视。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污工厂”,肩负着过滤血液、排泄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任。当高血压持续肆虐,肾脏便会受到损害。
在正常情况下,血压稳定,血液能有条不紊地流经肾脏,完成物质交换与排泄工作。一旦血压失控,持续处于高位,肾脏血管便开始“遭殃”。血管壁在高压冲击下,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狭窄,如同年久失修的水管,水流通过受阻。肾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就像机器缺了燃料,功能大打折扣。
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小球内压力不断攀升,宛如滤网承受着远超负荷的水压,“筛孔”被撑大、变形。原本不该漏出的蛋白质、红细胞等大分子物质,纷纷“趁乱”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混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血尿。起初,这些异常或许仅能通过专业尿检发现,患者自身毫无察觉。但长此以往,肾脏持续受损,肾单位大量凋亡,肾脏逐渐纤维化、萎缩,最终走向慢性肾衰竭,甚至尿毒症。此时,肾脏功能已严重衰竭,生命健康岌岌可危。
据统计,约30%的高血压患者最终会发展为高血压性肾损害。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控制越差,肾脏受损风险越高。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起夜次数明显增加,这是肾小管功能受损、尿液浓缩能力下降的信号。但是,多数人将其归咎于睡前饮水多、年龄增长等因素,未能及时警觉。当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蛋白尿时,尿液中会泛起细密、经久不散的泡沫,此时肾脏损伤已较为严重。
面对高血压对肾脏的潜在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严格控制血压是守护肾脏健康的关键。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以下。在药物选择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堪称“护肾先锋”,它们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保护肾脏功能。当然,具体用药需要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换药。
除了药物治疗外,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同样不可或缺。饮食上要严格限盐,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少吃咸菜、腌肉、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多食用富含钾、钙的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橙子、牛奶等,有助于促进钠排出,稳定血压。规律作息,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导致血压波动,加重肾脏负担。坚持每周运动,增强心肺功能,辅助降压。
此外,高血压患者要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等)检查及肾脏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伤,并及时干预。如果已经出现微量蛋白尿等早期肾损伤迹象,要积极配合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高血压若不加以控制,肾脏必将伤痕累累。只要人们提高警惕,从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方面着手进行干预,就能为肾脏筑牢防护墙,让肾脏远离高血压的侵害。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