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合理用药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肾内科护理要点
心电图波形异常的临床意义分析
下肢静脉曲张的综合治疗策略
血常规指标的临床意义解析
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护理规范
脊柱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措施
如何科学判断结核菌素试验结果
1
11 1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血常规指标的临床意义解析
 


□胡金叶

在众多医疗检查项目中,血常规检查较为常见,堪称身体的“晴雨表”。它通过对血液中各类细胞成分的数量和形态进行精准分析,让医生迅速掌握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人们也能从各项指标的变化中洞察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血常规主要涵盖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大类细胞的相关指标。红细胞是氧气运输的“主力军”,相关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是判断是否贫血的关键。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可能被诊断为贫血。贫血的病因复杂,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以及慢性病等都可能是诱因。一旦红细胞指标异常,深入检查找出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卫士”,肩负抵御外来病菌入侵的重任。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类型,各具独特功能。中性粒细胞增多,往往意味着身体可能遭遇细菌感染,如肺炎、阑尾炎等;淋巴细胞增多,大多与病毒感染相关,如普通感冒、流感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暗示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或某些皮肤病的存在。凭借白细胞及其分类的变化,医生能初步判断感染类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偏低时,身体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血小板计数过高,则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威胁心血管健康。除数量外,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同样重要,血液疾病或药物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其异常。
此外,血常规中的其他指标,如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压积能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例,可以辅助判断脱水或血液浓缩情况;平均红细胞体积,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这些指标相互关联,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血常规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因检测仪器、方法和医院标准存在差异。单一指标轻度异常不一定代表患有严重疾病,有时可能只是身体处于特殊状态,如剧烈运动后、情绪波动等。但是,如果指标明显异常,或多项指标同时异常,就需高度重视,及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尽管血常规是基础检查,但蕴含的信息丰富且重要。了解其指标含义,能让我们在拿到检查报告时不再迷茫,更能促使我们主动关注自身健康。发现指标的异常变化时,患者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卫生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