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多疗法协同改善脑血管病后遗症
李振华治病验方七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排尿功能障碍
《易筋经》功法之“摘星换斗”
1
11 1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李振华治病验方七则
 


□李郑生 李志刚 王雷生

清肝和胃汤

组成:黄连、吴茱萸各6克,香附9克,柴胡4克,栀子、陈皮、半夏各9克,茯苓、竹茹各12克,黄芩9克,麦冬、石斛各15克,甘草3克。
功效:清肝泄热、和胃降逆。
主治:妊娠恶阻(肝热证)。
症见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口干口苦,头晕头痛,心烦急躁,胸胁胀满,小便发黄量少,大便干结,舌苔薄黄少津、舌质红,脉弦数。
方解:本证系肝阳较盛,肝气横逆,复加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导致呕吐。方中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调肝清热;香附、柴胡、栀子,疏肝理气、平肝清热;陈皮、半夏、茯苓、竹茹、黄芩,降逆止呕、清热和胃;麦冬、石斛,清热生津。全方共奏清肝泄热、和胃止呕之功。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

理气通乳汤

组成:当归9克,白芍12克,柴胡、广木香各6克,香附、青皮、桔梗、通草各9克,王不留行15克,龙胆草9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理气、通络下乳。
主治:缺乳(肝郁气滞证)。
症见乳汁突然中断或分泌量减少,乳房胀痛;两胁胀满,胸闷不舒,食欲减退,口苦咽干,心烦失眠,急躁易怒,有时头晕头痛,舌苔薄白,脉弦。
方解:本证系肝气郁滞,气机不畅,经脉受阻,影响乳汁分泌导致缺乳。方中当归、白芍、柴胡、香附、青皮、广木香,疏肝理气;桔梗、王不留行、通草,通络下乳;龙胆草,清肝胆之热。全方共奏疏肝理气、通络下乳之功。食欲不振者,加小茴香、鸡内金。

补肾安胎汤

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24克,菟丝子15克,桑寄生12克,炒艾叶3克,阿胶9克,炒杜仲12克,党参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功效:补肾益气、养血安胎。
主治:胎动不安(肾气不足证)。
症见妊娠期腰部酸困,少腹下坠或见阴道出血,胎动不安,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畏寒怕冷,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方解:本证系肾气虚弱,冲任不固,导致先兆流产症状。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药、菟丝子、桑寄生、炒艾叶,补肾益气,固冲任,暖宫安胎;阿胶、炒杜仲,养血益肾而止血;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牌、补益中气,中气足自可安胎。食少腹满者,加砂仁。

燥湿止呕汤

组成:白术9克,茯苓15克,泽泻、橘红、半夏、藿香各9克,砂仁6克,川厚朴、生姜、甘草各9克。
功效:健脾除湿、祛痰降逆。
主治:妊娠恶阻(脾虚湿阻证)。
症见呕吐痰涎,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口干不欲饮,四肢无力或见浮肿,精神倦怠,头晕头沉,舌苔白腻、舌质淡胖,脉滑。
方解:本证系素体脾虚,痰湿较盛,怀孕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痰随气升,导致呕吐。方中白术、茯苓、泽泻,健脾除湿;橘红、半夏、藿香、砂仁、川厚朴、甘草、生姜,降逆祛痰、和胃止呕。脾健湿除,胃得和降,则呕吐自止。口干、干呕者,加知母、竹茹。

益阴安胎汤

组成:当归9克,白芍、生地各15克,玄参12克,蒸首乌15克,白术、黄芩、阿胶、炒栀子各9克,地骨皮12克,菊花9克,甘草6克。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主治:胎动不安(血热阴亏证)。
症见妊娠期胎动不安,少腹时痛或阴道出血,五心烦热,心烦急躁,咽干口渴,头晕面赤,尿少色黄,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
方解:本证系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热扰冲任,导致先兆流产。方中当归、白芍、生地、玄参、蒸首乌,滋阴养血、清热凉血;白术、黄芩,健脾清热,安胎;阿胶、炒栀子、地骨皮、菊花,清热凉肝、养血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安胎之功。

益气通乳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青皮、香附、桔梗、通草各9克,王不留行15克,紫河车粉3克(分2次服用),甘草6克。
功效:益气养血、疏肝通乳。
主治:缺乳(气血亏虚证)。
症见乳汁少或无乳汁,乳房柔软,面黄无华,心悸气短,倦怠无力,头晕目眩,时自汗出,舌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方解:本证系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导致。必须补益气血,佐以疏肝通乳之品,则乳汁自生。补血先补气,即补无形之气,可生有形之血。同时,气血又源于脾胃对水谷精微的生化。因此,方中黄芪、党参、紫河车粉、甘草,益气健脾,增强气血生化之源;当归、川芎、熟地,养血补血;香附、青皮,养肝疏肝;桔梗、通草、王不留行,通络下乳。全方共奏益气养血、疏肝通乳之功。

软坚消癖汤

组成:当归9克,白芍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柴胡6克,香附、小茴香各9克,牙皂5克,半夏9克,昆布、海藻各12克,牡蛎15克,石菖蒲9克,广木香6克。
功效:疏肝理气、软坚化瘀。
主治:乳癖(肝气郁结证)。
症见两侧乳房或一侧乳房有一两个肿块,如红枣大小,甚至如胡桃或鸡蛋大小。肿块质韧实或有囊性感,表面光滑,边界不清,与皮肤和胸肌筋膜无粘连,可以活动。患者经常感觉乳房疼痛,有时疼痛放射至臂膀处,每次月经前、疲劳过度或精神不愉快时疼痛加剧,月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舌苔薄白,舌边稍红,脉弦,常伴有胸闷气短,心烦易怒,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等症状。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柴胡、香附、小茴香、广木香,疏肝理气;白术、茯苓、半夏、牙皂、石菖蒲,祛湿消痰;昆布、海藻、牡蛎,软坚化瘀而消肿块。全方共奏疏肝理气、软坚活瘀之功。乳房疼痛剧烈、口干苦、烦躁、脉弦数者,去掉半夏、牙皂,加蒲公英、金银花、栀子。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系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