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健康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从肝脾论治面肌痉挛的理论与探索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三十一知柏地黄丸
明辨阴阳 治病求本
征稿
1
11 1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肝脾论治面肌痉挛的理论与探索
 


□李燕梅  刘洪峰  冯佳丽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呈阵发性反复发作,多见于同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及表情肌,两侧受累少见。症状可因心理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加剧。面肌痉挛发展至后期,可能逐渐影响至对侧,还可伴随面瘫、耳鸣等表现。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面肌痉挛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病,常见于女性。
面肌痉挛属于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古籍中并无对应记载。结合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胞轮振跳”“面风”“痉证”等范畴。从中医病机来看,面肌痉挛初期多因颜面经络空虚、脾气亏虚,导致风邪乘虚侵袭,正邪交争,邪气侵袭颜面经络而发病;或因肝气郁结,侵及肝经,引发阳亢风动;肝主藏血、主筋,若肝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养亦可导致面肌拘急抽动。
面肌痉挛的病位主要责之于肝脾两脏,脾气亏虚、肝风内动是其核心病机。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土虚木乘”是面肌痉挛的根本,即脾虚失于运化,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肝脏,导致肝阳失制,肝风挟气血上扰颜面,终致面肌痉挛发作。笔者主张从肝脾论治面肌痉挛,现将相关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
从肝论治
面肌痉挛发病当责之于肝,肝风内动是其主要病机,柔肝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至巅顶,将血液上充至面部,疏达腠理,濡养肌肤,保障面肌血运通畅。肝木之气亦不能升降,使阳奔于上,肝阳亢逆失制,土不荣木,不能奉肝,体调肝气;肝藏血不足,不能供养头面,则面肌血虚不荣,目睛失于润泽,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面部气血失和;血虚阴亏,肝阴无以制约肝阳,亢动生风,上冲于头面,面虚风乘,由此病发。肝经的面部循行部位、肝风的发病特点,治疗面肌痉挛应从肝入手。
临床表现 一侧眼睑或面颊不自主抽动,时发时止,多见于中老年人,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或弦细。辨证为肝风内动,治疗以柔肝止痉、熄风养血法为最佳。
方药如下 葛根、天麻、钩藤、茯苓、炒白芍、醋郁金、防风、益母草、红花、珍珠母、龙骨、牡蛎、全虫、首乌藤、甘草。
方用天麻、钩藤入肝经,均有平肝熄风之效;葛根,味甘,性凉,能够生津缓急;白芍,味酸、苦,入肝经,能够柔肝敛阴,与郁金配伍能够平抑肝阳、疏肝柔肝,与甘草配伍组成芍药甘草汤,补中缓急、调和诸药。二药配伍,能够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专治筋脉拘急之证。防风,性温和,祛风而不伤正,为“风药中之润剂”,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全虫,能够熄风止痉,为祛头目之风的要药,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加入红花可活血通络以祛风;珍珠母、龙骨、牡蛎,能够平肝潜阳,收敛浮越之阳气;益母草,能够活血利水,有利于肝阳之平降;首乌藤、茯神,能够宁心安神,诸药配伍,温燥有制。
从脾论治
面肌痉挛发病为大病久病之后或者年老体弱者,气血较为虚弱,阳明为面之所主,脾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其华为唇,眼睑为肉轮,亦为脾之所主。中土虚衰,清阳不达,脾虚运化失司,气血精微不能上达于面,清阳不能发于腠理,面部肌肉失于濡润,则筋脉肌肉失养,从而发病。《黄帝内经·素问》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故患者筋脉失养,气血不足是疾病发作的关键所在。
临床表现 多发于体弱之人,可有面色少华,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脾气亏虚,治疗通过健脾益气,活络舒筋,达到治本之目的。
方药组成 黄芪、党参、炒白术、山药、天麻、钩藤、葛根、柴胡、炒白芍、丝瓜络、防风、煅龙骨、煅牡蛎、茯苓、远志、甘草。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能够健脾扶土补气;天麻、钩藤,均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葛根,味甘,性凉,能够生津缓急;防风,性温和,祛风而不伤正;柴胡、白芍,能够养肝柔肝,使木不乘土;龙骨、牡蛎,平抑肝阳,抑制肝阳亢逆化风;茯神、远志,能够宁心安神。
面肌痉挛患者由于长期面部肌肉不自主跳动,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多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要注重心理疏导。医者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并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身心处于平稳的状态,有利于恢复健康。同时,患者应生活作息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锻炼。患者应避免用手反复刺激局部痉挛部位,用温水洗脸,避免冷水和冷风直接刺激面部。患者饮食要有规律,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同时避免饮用茶、咖啡、酒,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必要时,患者可以配合针刺治疗。
(李燕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洪峰、冯佳丽供职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