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种膀胱冲洗机
高龄重症脑出血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要点
用倾听和陪伴让重症患者重拾希望
1
11 1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高龄重症脑出血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要点
 

□张 璞

   肠梗阻是一种急腹症,指肠道内容物因机械性阻塞或动力障碍无法正常通过肠腔,进而导致近端肠管扩张、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坏死、穿孔、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并发症。
    肠梗阻的一般临床表现常被概括为“痛、吐、胀、停”,即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对于症状较轻的肠梗阻患者,一般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抑制肠液分泌等保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然而,对于部分反复发作或者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对肠梗阻术后患者提供个性化专科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快康复进程。护理要点主要包括病情评估、基础护理、肠梗阻导管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物理治疗和出院指导。

病例分析

   前不久,一位85岁的患者因身体不适来我院就诊,急诊行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患者随即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左侧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颅内压监测探头植入术+气管切开术”。术后,患者被诊断为肠梗阻,继而接受了“上消化道造影+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经药物对症治疗及个性化专科护理后,患者病情好转,现已出院。

病情评估

   1.症状评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以及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等情况。
    2.体征评估: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及颅内压,并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
    3.肠梗阻特异性评估:通过腹痛、呕吐(包括呕吐发生时间和呕吐物的性状)、腹胀(包括腹胀范围、腹部X线特征)、排气和排便及肠鸣音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4.并发症评估:检查患者的营养状况、误吸风险、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1.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变化等。需要注意的是,心率需每15分钟~30分钟记录一次,确保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体温监测应每小时进行一次,警惕术后感染导致的体温升高;血压监测需每30分钟测量一次,避免血压剧烈波动。此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灵敏,以及意识状态是否正常,记录其清醒、嗜睡、昏睡或昏迷的程度。若患者有异常变化,需立即通知医疗团队进行处理。
    2.在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以预防压疮、促进血液循环。在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时,应注意管道护理,固定好肠梗阻导管,防止导管脱管。翻身时动作需轻柔、协调,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同时密切观察导管位置是否固定稳妥,确保导管连接处无松动、无扭曲。
    3.遵医嘱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准确记录每日的冲洗量和引流量。另外,要注意导管在肠道内前行的长度(通过观察鼻腔外管子的刻度变化)及患者腹胀情况,确保做好交接班工作。
    4.在患者留置肠梗阻导管期间,应注意鼻黏膜防护,并做好皮肤护理,以防止因长时间压迫而受损。

   肠梗阻导管的护理
    1.导管通过幽门后,通常需要1日~2日到达肠梗阻部位。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将带有竹节封头的插口连接胃肠减压器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并每日用500毫升~1000毫升的生理盐水冲洗肠道1次~2次,每次用50毫升的注射器注入100毫升的生理盐水,5分钟~10分钟后吸出。需要注意:要多次观察鼻腔至导管固定处的长度,保持一定的余量;观察置管后患者腹痛、腹胀的缓解情况;监测腹围缩小情况,每日测量腹围(平脐水平腹部的周径),并与置管后腹围变化进行对比;记录液体出入量并判断导管是否堵塞,根据每日出入量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观察腹部平片的X线变化。
    2.置管后肠梗阻导管的冲洗要点:导管内腔可能因肠管内容物或造影剂堵塞。留置期间需注意检查内腔状态,如果发生堵塞,可以用温水冲洗。若排液不畅,可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或普通水进行冲洗。
    3.患者拔管条件包括:肠梗阻症状缓解,腹围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能够自主排气及排便;透视检查显示梗阻已解除;关闭导管并经口进食后无再次梗阻现象;每日引流量少于400毫升。
    4.拔管时,需常规抽净气囊内的水,一边拔除一边吸引,避免在较强的负压下拔管,以防吸附肠黏膜导致肠套叠。若怀疑肠黏膜吸附在侧孔上,可反向注入少量空气解除。若因球囊腔内结晶闭塞导致无法收缩球囊而拔管困难,可使用1毫升的注射器注入蒸馏水,冲洗球囊腔2次~3次后即可拔出。切勿强行拔管,以免引发肠套叠或肠管破损;也不可注入过量液体强制冲洗使球囊破裂,这样容易导致肠壁损伤。如果抽空球囊后,肠梗阻导管仍无法拔出,可能是因为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肠道内弯曲过多导致摩擦力过大引起的。建议拔管前一日口服150毫升~250毫升液体石蜡等肠润滑剂,拔管前半小时,从肠梗阻导管引流口处注入50毫升~100毫升液体石蜡等肠润滑剂,可使拔管更顺利。

   用药护理
    1.应严格遵医嘱每日使用一次新斯的明0.5毫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遵医嘱给予患者灌肠及肛管排气。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直肠黏膜,同时注意观察排气情况及患者舒适度。
    3.遵医嘱让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健胃消食片、多酶片等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

   饮食护理
    1.肠梗阻治疗中,通常置管后24小时~48小时,患者腹痛、腹胀症状会明显缓解。从置管后72小时起,可开始进食少量流食,并逐渐增加食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置管后6天,基本可以停止静脉输液,恢复全肠内营养。
    2.患者肠蠕动恢复后,饮食需遵循“渐进式重启”原则,分阶段制定饮食方案。初期从清流食开始,如米汤、无渣果蔬汁等,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恢复正常饮食后应坚持均衡膳食,适量摄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禽肉、鱼类、乳制品、豆制品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饮食中应避免食用过于寒冷或刺激性强的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消化系统,加重胃肠负担,引发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患者应尽量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高纤维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缓解便秘。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
    针对腹胀症状,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中医诊断进行辨证施护。采用穴位贴敷(理气通腑),取中脘穴,每日一次,并运用火龙罐综合灸治疗,通过腹围测量评估疗效。火龙罐综合灸每日一次,取中脘穴、大横穴、天枢穴、关元穴等治疗胃肠疾病的要穴,对恢复脾胃气血化生输布及肠腑对精微物质的泌别清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定时复查头颅CT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若出现意识模糊、肢体抽搐、腹胀、腹痛、无排气和排便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用药方面,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突然停药、改药或增减药量,以免病情加重。同时,应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腹部听诊肠鸣音,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腹部按摩指导,以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在饮食方面,应叮嘱患者均衡膳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禁食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