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兵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承担着气体交换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爬几层楼梯便气喘吁吁,仿佛肺被挤压般难受;或者长期干咳不止,咽喉部持续发痒,即便频繁补水也难以缓解;或者稍作运动就呼吸急促,如同气道被束缚般窒息。若你存在上述情况,需要提高警惕——你的肺功能可能正在被悄然“侵蚀”。了解肺的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伤的诱因、掌握科学的筛查与防护方法,是守护呼吸健康的关键。 肺作为人体的“气体交换中枢”,其核心功能是将空气中的氧气摄入体内,利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全身组织细胞提供氧气供应,同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由左右两肺组成,内部布满细小的支气管和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数量庞大且表面积广阔,确保了气体交换的高效进行。此外,肺还具有过滤、防御等辅助功能,能利用呼吸道黏膜的纤毛摆动,清除所吸入空气中的部分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护机体免受侵害。一旦肺功能受损,气体交换效率会下降,机体供氧不足,进而引发呼吸不畅、乏力、免疫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还会诱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威胁生命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如同“隐形小偷”,正持续侵蚀着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4类核心诱因。首先是“头号元凶”——吸烟。烟草烟雾中含有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数百种有害物质,其中焦油会沉积在气道和肺泡表面,破坏呼吸道黏膜的纤毛结构,导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尼古丁则会刺激血管收缩,影响肺部血液循环,加重肺组织损伤,长期吸烟还会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对肺功能造成持续性损害,且损害程度会随着吸烟年限和吸烟量的增加而加重。 其次是“隐形杀手”——空气污染。室内外空气污染均会威胁肺健康,室外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雾霾中的PM2.5、PM10等颗粒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深处,引发肺部炎症反应,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肺纤维化;室内的烹饪油烟、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以及秸秆、木屑燃烧产生的烟尘,同样会刺激气道黏膜,破坏肺组织正常结构,降低肺功能。 再者是“帮凶作乱”——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导致肺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同时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缺乏运动则会导致呼吸肌力量减弱,肺泡扩张能力不足,肺通气量和肺活量降低,肺功能逐渐衰退,表现为稍事活动即气喘吁吁。此外,久坐、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生活环境,也会减少肺部氧气摄入量,间接影响肺功能。 最后是“直接威胁”——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等疾病,都会直接损害肺功能,肺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引发,炎症会破坏肺组织,导致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支气管炎会造成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堵塞气道,影响气体流通;哮喘则因气道高反应性,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引发气道痉挛,导致呼吸困难;慢阻肺、肺纤维化等慢性疾病,会导致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使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及时发现肺功能下降的信号,是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的关键。肺功能下降多有明确的早期表现,若你频繁出现咳嗽、咯痰(尤其是晨起或夜间加重)、胸闷、气短等症状,或在运动、爬楼梯、快走等活动后呼吸急促感明显,且休息后难以快速缓解,可能提示肺功能已经出现异常。此外,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测方法进行初步判断,如爬楼梯测试:健康人群通常能一口气爬3层~5层楼梯而无明显气喘,若爬一两层楼梯就出现严重气短、喘息,就需要警惕肺功能问题。还有憋气测试: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若能坚持30秒以上,说明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若不足20秒,可能提示肺功能较弱。需要注意的是,自测仅能作为初步参考,无法替代专业检查。若出现上述异常信号,应及时到医院呼吸内科就诊,采取肺通气功能检查、弥散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项目,精准评估肺功能状况,明确损伤原因。 保护肺功能,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将各类“健康小偷”彻底抵御在外。首先,要坚决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主动吸烟者应树立坚定的戒烟信念,制定科学的戒烟计划,可以到医院戒烟门诊寻求帮助,利用戒烟贴、戒烟药物等辅助手段来缓解戒断反应;当烟瘾发作时,可以采取深呼吸、散步、与人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同时寻求家人、朋友的监督与支持。二手烟的危害不亚于主动吸烟,需要避免在室内、车内等密闭空间吸烟,远离吸烟人群聚集的场所,保护自身和他人的肺健康。其次,要科学应对空气污染,室内烹饪时要开启抽油烟机,烹饪后继续运行5分钟~10分钟,确保油烟完全排出去,尽量避免使用秸秆、木屑等易产生烟尘的燃料;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如雾霾天)时,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必须外出,要正确佩戴KN95型、N95型等防护型口罩,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室内可以配备空气净化器,定期更换滤网,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长期在粉尘、有害气体环境中工作的人群,需要严格佩戴专业防护用品,做好职业防护,同时加强工作环境的通风换气。再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七八个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让肺组织获得足够的修复时间;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如慢跑、游泳、骑单车、快走等),增强呼吸肌力量训练,提高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饮食上可以适当多摄入雪梨、百合、银耳、白萝卜等具有润肺生津功效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肺功能维护提供营养支持。最后,要积极防治肺部疾病,若确诊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反复而加重肺功能损伤;对于慢阻肺、肺纤维化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管理,定期监测肺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重日常防护,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肺部健康直接关系到呼吸质量与生命活力,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石。肺功能损伤多为长期积累的结果,且早期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守护肺健康需要从当下做起,树立科学的防护意识,远离各类损伤诱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肺功能筛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愿每个人都能重视肺功能保护,远离呼吸困扰,拥抱顺畅呼吸与健康人生。 (作者供职于北京市密云区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