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生
解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已明确提出了“解剖”的认识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名称。 在中国,中医对解剖学的研究从未间断:《黄帝内经·灵枢》的胃肠篇中关于消化系统的解剖学认识,经考古论证与商代的人体结构基本吻合;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对人体结构有较深的了解;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中有许多关于内脏度量衡的记载;宋代王唯一铸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和旁注腧穴,是人体模型的创始;宋仁宗庆历年间,吴简根据宋廷处决的欧希范等56具犯人尸体的解剖,由绘工宋景绘成图谱,是为《欧希范五脏图》,对解剖位置和形态的记载基本正确;宋徽宗崇宁年间,杨介根据泗洲处死犯人的尸体解剖整理而成的《存真图》,堪为解剖史上之名作;南宋宋慈著《洗冤录》,对人体骨骼及胚胎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检骨图;清代名医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古医书中的解剖学错误进行订正,对内脏的记载尤为详细。 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通过对犯人尸体进行解剖,创立并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他也因此被誉为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17世纪初,威廉·哈维通过对人体血管进行研究,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奠定了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的基础。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