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发展中医药,要走继承与创新并行之路
中医药立足于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
新郑市人民医院医养中心迎客忙
理论联系实际 经方指导临床
1
11 1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药立足于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
 

中医药立足于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 李 季

    只有全民健康,才能实现全面小康。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标志着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在中国已经步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立足已经刻不容缓。
    建立完善的保健体系离不开中医药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庞国明告诉记者,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产业总产值的1/3,中药大健康产业突破1万亿元。
    近年来,中医药的质量与标准越来越规范。以药材为基础,以工业为主题,以商业为纽带,中医药产业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
    中医药是以治未病见长的。发展大健康产业,建立完善的保健体系离不开中医药。为何这样说呢?庞国明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健康的认知和需求在不断提升,对健康的认识已经从治病为主转变为防病为主,也就是治未病。同时,中医用药多以动物、植物为药材。比如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记载有很多中药材,这些药材有的是树根,有的是草叶,有的是果皮,有的是植物的花瓣、果实以及根部;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药、利水消肿药等。中药副作用小,量子级物质容易进入人体细胞体内,所以疗效显著,备受群众喜爱。
药膳有很大创新空间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院长王永刚告诉记者,周朝时,人们已经在“望、闻、问、切”后,应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为患者治疗疾病;秦汉时期就有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华佗使用全身麻醉剂来做各种外科手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诊脉疗法的发展繁荣期;唐朝时期经济繁荣,一些中医书籍记载了近1000种药物;在宋代,针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西医传入我国,中西医结合现象已经出现。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葛洪、叶天士、钱乙、皇甫谧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医。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群众在饮食方面更加注重健康与科学,所以药膳有了很大创新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药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医药将会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进而走向世界。
中药大健康产业市场潜力大
    开封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齐洪喜认为,2016年2月22日,由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了将来要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同时,河南省实施的中医药强省战略规划,表明中医药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
    那么,中医药有哪些优势立足大健康产业呢?庞国明认为,首先,中药材成本低、药效好、副作用小,以较低成本提供更好疗效,可降低人均就医费用。中医药能以更大优势提供“简、便、验、廉”的服务。其次,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已形成中医药标准规范的科学体系,这是经过几千年实践而总结出的医学科学规律。中医药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可用到膳食中,可以补气补血,调理身体。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可以把中医药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健康饮食中。目前,中医药产业已进入“黄金期”,今后将会有诸多机遇。
    齐洪喜认为,中医药进军大健康领域有着独到的优势,中医药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经常被用于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等,这正契合了大健康的理念。
    西医已经在中国发展得很好。中医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将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中医保健体系。
    总之,中医药应积极把握好机会,学习并借鉴西医的新技术、新理念,完善中医保健体系,扩大中医人才队伍,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