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莹
一些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尽管诊疗技术日益完善,可是听见“开刀”二字,许多患者内心还是比较恐惧的,特别是第一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到手术室后,看到陌生的环境和手术仪器,会感到害怕。遇到这种情况,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沟通是减轻患者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手术室护士该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呢? 重视人文关怀 手术室是医院的独特科室,医患之间的接触仅限于做手术的几小时。但对于患者而言,手术是比较强烈的心理刺激,会产生恐惧感,出现应激状态,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对手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通过有效沟通,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医患沟通的方法 给予患者真诚和关怀 真诚就是对患者开诚布公,一起分享体会和感受,手术室护士真心实意帮助患者。同时,患者需要坦诚告诉护士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感受。通常情况下,由于术后患者对手术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所以手术室护士在了解到患者的心理情况后,应根据病情恶化程度、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心理引导;在手术前,告诉患者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以及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嘱咐患者紧密配合医生做手术,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此外,护士要用规范化的语言、诚恳的态度、温暖的话语,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协助患者控制好心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无条件尊重患者” 1942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首先明确提出了“无条件尊重患者”这一重要观点。他认为,要想得到正确的治疗,就一定要无条件尊重患者,而医生也就必须这样。其实,持续重视、关怀患者,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同事、好朋友,并时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刚见到手术室护士时,患者会有一种距离感。这时,只有彼此信任,才能理解对方的感受,有助于手术室护士掌握患者的身心状况、意见和需求,并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中医院手术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