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经明
癫痫案例
王某,女,20岁,患癫痫4年有余,加重半年,前来就诊。患者4年前与家人吵架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1分钟后苏醒,当时未引起重视,之后每遇情志变化时发作,到当地医院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癫痫,服用中药后病情有所控制。近半年,患者发作次数增多,严重时每周发作1次~2次,持续时间较长,每次发作持续3分钟~5分钟,服用抗癫痫药效果不明显,故前来就诊。 症状:患者精神抑郁,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舌淡苔白稍腻,脉沉无力。 诊断:西医诊断为癫痫。中医诊断为癫病,证属心脾两虚。 治疗:通督健脑、宁志定痛。 取穴: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筋缩穴、腰奇穴,配神门穴、间使穴、足三里穴、脾俞穴。 操作:大椎穴用1.5寸(此为同身寸)毫针刺入l.2寸,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度;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8寸,使局部产生酸麻感,并向头部、前额、眼眶部位扩散;背部脾俞穴直刺0.8寸;腰奇穴用3寸毫针沿督脉向上针刺;其他穴位则用常规针刺操作即可。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5天。 在第1个疗程中,患者曾发作过1次,但苏醒较快,余症有所减轻。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癫痫未再发作,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等症状基本消失。上方去神门穴、间使穴、足三里穴、脾俞穴继续治疗2个疗程,痊愈。随访10年,未复发。 按语:中医学认为,癫痫多由先天不足,七情失调,受惊恐,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阳升风动,痰火上逆,蒙蔽心包,扰乱神明而发病。癫痫与脏腑心、肝、脾、肾,和气、火、风、痰、瘀、虚关系密切。该患者平素易生气,肝气不舒,初次发病因肝火盛,横克脾土,使气火痰瘀胶结上泛清窍,蒙蔽心神而发癫痫。笔者认为,治疗应以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筋缩穴、腰奇穴为主穴。大椎穴为督脉穴诸阳之会,具有宣通阳气、祛邪定志、宁神益髓之功效;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脑后,乃风邪汇集入脑之要冲,具有除风醒脑、开窍益聪之效;筋缩穴是督脉穴,因主治筋脉、筋肉挛缩故得名,取之可舒筋活络、镇痛止痉;腰奇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骶部,在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具有醒脑开窍、镇静止痉作用,是治疗癫痫不可缺少的有效穴位。五穴合用,可控制癫痫发作,坚持治疗使其远期疗效得以巩固。因该患者平时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故在取主穴的同时配神门穴、间使穴调神宁志;脾俞穴、足三里穴调胃健脾。 失眠案例
患者,女,45岁,失眠多梦1年有余,加重1个月,前来就诊。患者平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有时睡眠时间虽然有4小时~5小时,但多梦易醒,白天神疲乏力。近1个月来,患者睡眠时间仅有3个多小时,且常伴噩梦,服用安定无效。 症状: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心脾两虚之失眠。 治疗:益髓宁神、补益心脾。 取穴:大椎穴、风池穴、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穴,配百会穴、心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 操作:大椎穴用1.5寸毫针刺入1.2寸;风池穴用1寸毫针刺入0.8寸;心俞穴、脾俞穴直刺0.8寸;其他穴位常规针刺,用补法。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3天。治疗3次后,患者夜梦明显减少;1个疗程后,患者入睡容易,睡眠时间延长,心悸,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睡眠正常,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失眠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心失所养,或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造成的。其发生与心、肾、肝、胆、脾、胃等有密切关系,但主要病位在心。笔者认为,该患者平素体质较弱,睡眠质量差,日久必致心脾亏虚,心神失养,故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治疗应以大椎穴、风池穴、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穴为主穴。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可通督宁志、平衡阴阳、调神益髓;风池穴是胆经穴,具有清脑开窍、调神益髓之功效;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善治神志病而得名,取之可安神宁心定志;内关穴是心包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具有清泄包络,疏利三焦,宽胸理气,宁心定志等功;三阴交穴是足三阴之交会穴,可调理足三阴经之经气,健脾胃、理肝肾、清心神、益脑髓,是临床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五穴合用,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使阴能潜阳、阳可入阴、阴阳协调、心神得宁、髓海得荣,则得睡眠。根据该患者的具体病情,在选取主穴的同时,针对头晕目眩,配百会穴以升提清阳,健脑宁神;心悸,则配心俞穴以强心定悸;肢倦神疲,配脾俞穴、足三里穴以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主配结合,功效相辅相成,临床收效奇特。
抽动症案例
患者,男,15岁,头颈部不自主性抽动1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突然被噩梦惊醒,之后常感觉心神不定,并渐渐出现头部不自主抽动。家长误认为是不良习惯,并经常训斥患者,其症状有增无减,近2个月来头颈部抽动频繁,伴不自主努嘴、眨眼等,曾到多家医院诊治,脑电图、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当地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患者因服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故前来笔者处就诊。 症见:形体消瘦,头颈部不自主阵发性抽动,努嘴,眨眼,性情急躁,任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数。 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肝肾阴虚。 治疗:健脑益髓、宁神定志。 取穴: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配四神聪穴、太阳穴、四白穴、地仓穴。 操作:大椎穴用1.5寸毫针刺入1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5寸;余穴常规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头摇、努嘴、眨眼次数明显减少,性情急躁有所改善;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努嘴、眨眼症状消失。上方去除太阳穴、四白穴、地仓穴,改为隔天1次,前后共针灸3个疗程,诸症消失,记忆力改善,学习成绩提高。随访患者至今未复发。 按语:中医认为,抽动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与心、肝、脾、肾相关,尤其与肝关系密切。其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导致风、火、痰、瘀胶结上扰清空,使脑髓神机失调所致。该患者体质瘦弱,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其舌脉辨证为肝肾阴虚,导致阴阳失衡,阳亢风动,夹痰横窜经遂而发病。提出治疗应以大椎穴、风池穴、百会穴、合谷穴为主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其脉并脊入脑,若病邪犯及督脉使督脉失调,元神失司即发该病。故治疗首取诸阳之会的大椎穴以宣通阳气,通督益髓、清神定志;风池穴能疏通脑络,潜阳熄风,填精益髓;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具有健脑益髓、熄风止痛、开窍宁神之功效;合谷穴有疏风清热,调理气血,通络解痉,振奋整体机能之功效。四穴合用,共奏健脑益髓、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改善患者运动协调能力之功效。因患者有眨眼、努嘴、记忆力减退表现,故笔者加太阳穴、四白穴,以疏调眼部经络之气血;加地仓穴,以疏通口面部之气血;加四神聪穴,以疏通脑络,填精补髓,健脑益智。 (作者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