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云
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通常情况下,这些栓子是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心脏区域所产生的血栓,包括脂肪、肿瘤栓塞等。 对于老年人而言,长期卧床容易形成静脉血栓,一旦栓子脱落会出现肺梗死甚至是猝死的可能。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危急重症,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突发剧烈胸痛、晕厥,甚至是死亡的风险。肺动脉栓塞的先决条件是形成血栓,而肺动脉作为全身血液集中区域,一旦出现堵塞,会影响到全身血液的正常流动,人体在短时间内会失去意识。 目前,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抗凝、溶栓、介入。一般情况下,轻度肺动脉栓塞可以进行抗凝治疗,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肺动脉主干或者主要分支出现大面积的肺栓塞,下面向大家介绍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几种类型。 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能够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产生率,对于一些有绝对抗凝禁忌的人群,和经过充分抗凝治疗仍然出现血栓栓塞的患者而言,效果非常稳定。 导管内溶栓 从理论上看,肺动脉内局部用药比经静脉全身用药的优势更加显著,无论是药物的起效时间,还是并发症的风险方面都相对稳定。导管内溶栓的技术要点是通过肺动脉造影确定堵塞的肺动脉区域,然后将导管置于血栓处,把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中。 在导丝引导下进行导管血栓捣碎术 碎栓是将肺动脉内血栓破碎,帮助患者血流再通。 球囊扩张术 通过球囊扩张挤压血栓,让血栓破裂之后再采取稀酸和溶栓治疗,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肺栓塞患者比较适宜。 局部机械消散术 借助血栓切除装置,快速将血栓进行切割,对于新鲜的血栓效果良好。优点是碎栓能力比较强,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消融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注入生理盐水,为高速旋转的刀片进行降温,进而避免高温对血管壁的损伤。 肺动脉介入治疗期间,一般选择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或者通过经导管吸栓术等治疗方案,可以预防患者出现血管破裂或者球囊血管形成。 介入治疗的损伤较小,并且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意外发生,比传统的溶栓或者抗凝方法所消耗的时间更短,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栓子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本身有一定的风险。例如,长时间使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能会导致氯气本身被栓塞的血液堵塞,加上介入治疗本质属于有创手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而言,可能出现血管破裂或者大出血的情况。相比于冠状动脉支架来说,扩张球囊支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手术操作,会引起肺出血和肺水肿。 无论采取怎样的治疗方式,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做出判断,为每一名患者选择最适宜他们的治疗方式。 (作者供职于临朐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