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便血——身体的预警信号 |
|
□周才进 便血可能预示着多种疾病的存在,它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 便血的类型 便血即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肛门排出,可能是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黑色。便血通常是由于消化道疾病、炎症、溃疡、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根据性状的不同,便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鲜血便 大便为鲜红色血液样物。此类出血量多、速度快,或出血部位靠近肛门。 黑便 大便呈现柏油样黑亮色。此类出血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被消化分解。 脓血便 大便中夹杂有血液和脓液成分。 隐血便 由于出血量较少,红细胞易被分解,粪便外观已无血色。这时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能未发现血细胞,但通过化学方法可检测出微量出血。 便血可能预示着哪些疾病 便血可能与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疾病都有关联。在上消化道疾病中,食管的问题,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溃疡、食管癌等,都有可能导致便血的发生。胃和十二指肠方面的疾病,如胃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及血管畸形也是便血的常见原因。此外,胆道和胰腺的疾病,如胆管炎、胆石症、胆管术后并发症及胰腺癌等同样不能忽视。 下消化道疾病也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其中,小肠疾病,如小肠憩室、肿瘤、结核等都可能引起便血。结肠和直肠方面的问题,如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等,都是导致便血的常见病症。此外,肛门疾病如痔、肛裂、肛瘘等,也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 除了消化道疾病外,便血还可能与其他全身出血性疾病有关。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能导致便血症状。这些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特定的微生物引起,如病毒、细菌和其他寄生虫等。 此外,非感染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也可能导致便血。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血液系统中的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根据便血时伴随的症状,我们可以对其病因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便血的同时伴有腹痛,那么可能的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感染性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肠套叠、缺血性肠病等。这些病症在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腹痛。因此,腹痛与便血同时出现,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总之,便血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身体内部可能存在某种疾病。因此,一旦出现便血症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通过相关的检查手段,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血的部位和原因,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