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学习《伤寒论》应把握好这几点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扶正与祛邪
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原则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治要点
浅析二仙汤的配方、功效与应用
1
11 1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原则
 

□朱剑飞

   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精髓,也是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医药学是中国原创医学,中医药知识体系本身具有原创性,自成一体。目前,中医药学为了生存发展,开始在西方文明的框架下来认识自己,以西方学科范畴为参考,构建了现代中医药知识体系。但是,面对现代医学的转型和人类面临的卫生健康突出问题,中医药学应当充分汲取中西方医学智慧,尤其是中医药学独有的医疗实践和成果,扎实推进中国自主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建设,满足时代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中华文化特色
    中医药学始终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为代表的中医药典籍所蕴含的知识体系为理论范式,在历史上绵延不绝。中医药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而成,必然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依然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演化、丰富,其理论观点、认知特点、方式方法、临床治疗、防病养生思想早已润物无声,沉浸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定要和先进的文化发展进一步融合,促进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确认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文化特色,坚持文化自主的基本立场,促进中医药文化认同,构建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
拓展学术领域
    要加速扩展中医药学知识体系的学术领域,使中医药学自主知识体系与现代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一方面,中医药学知识体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中医药学在解决现代医疗重大问题时,也始终积极参与并推进了中医药学和现代学术的深度融合,参与或者主导解决了重大卫生健康问题,比如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中医专家分类提出中医治疗方案,因地(县、乡、村)制宜,辨证施治。抓住“早”“快”的原则,让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尽早介入治疗,及时遏制轻症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当代科学在语言、概念、心理、认知、意识、道德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研究成果,在中医药近现代体系的构建中,也被积极吸收引进。近年来,我们在中医药术语标准化建设、中医药循证医学建设、中医药文化认同、中医药信息技术建设、中医药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因此,中医药知识体系应只有与不同知识体系展开充分“对话”,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先进性。
加强规范性
    要反思中医药知识体系的规范性领域,从其内部规范性和外部规范性出发构建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学术规范。在构建中医药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有必要设置一套确定的、有序的规范和价值,以此回答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构建目标、内容和原则。在方法论方面,正确处理中西医学之间的差异,着重考察不同知识体系对中医药体系的解释力、适用性和科学性,既不因中医药的中国文化特色而排斥西方科学和现代医学,又不因西方医学的框架否定中医药知识体系,而是以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正确对待中医药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学术问题和学术争论。就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外部规范性要求,中医药研究应该服从于求真的科学追求,服从于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服从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共同构建有利于探讨和争鸣的学术标准和氛围。
满足实践需求
    要开拓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实践领域,以临床实践回应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需求。中医药知识体系应当从人类卫生健康的实践需要,尤其是中国卫生健康实践的需要,提出重大理论问题,探索解决路径,提供中医药方案。要在时代背景下,重新诠释、发展和构建中医药关键概念和学术思想,在古代和近代中医药体系的基础上,重塑中医药现代知识体系,以反应新时代精神,提高中医药关键理论水平。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