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河南省神经外科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合并脂膜炎的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经验分享
1
11 1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河南省神经外科学学科的发展研究
 


□刘献志 毕春晓

   神经外科学学科是在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研究方法,研究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在冯祖荫、张志强、宋来君等几位主委、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为河南省神经外科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最具特色的脑血管病与颅脑肿瘤的研究进展和学科目标规划。

学科现状

   神经外科学学科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
    一家医院要开设神经外科,需要有较高的诊疗水平,需要拥有磁共振、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等现代化检查手段及显微镜、内镜等设备,还需要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的协作。由此可见,省内发展较好的神经外科学学科主要集中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等省级及实力较强的地市级综合性医院。在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的支持下,在这些医院的带动下,一些有条件的地市级综合性医院也开设了神经外科,除了治疗脑外伤、脑出血等,还可以治疗颅脑肿瘤等疾病。
    在基础研究方面,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成员近3年申请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其他国家级课题及省部共建项目10余项、省级项目50余项;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97篇,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杂志及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00余篇。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周口、信阳、南阳、驻马店、平顶山及濮阳等地市的基层医院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和对口支援等活动。在技术推广方面,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专家,将多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至许昌、周口、驻马店、平顶山及濮阳等地市的县级医院,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

脑血管病与颅脑肿瘤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近年来,我们在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有了不少新进展。
    近年来,专家发现,非狭窄性的颈动脉斑块是隐源性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能是30%的缺血性卒中的潜在病因。这提示我们对于体检时发现的颈动脉斑块,即使其未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也要考虑早期药物干预。近期发表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对于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5年随访的疗效相同,致残性卒中的发生率约为1%,非致残性卒中的发生率约为2%。在脑血管病的复合手术治疗领域,国内学者开展的一项颈动脉慢性闭塞研究表明,复合手术的开通率为83.3%,显著高于单独CAS或CEA的开通率(30%~4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利用复合手术间,为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烟雾病是因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颅底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病。烟雾病的特点是在颅底部位出现大量细小的侧支血管,在血管造影时表现为烟雾状。1957年,日本神经外科医生首先提出烟雾病,是因为“细小的异常血管在血管造影图片上形似烟雾”。烟雾病好发于儿童和成年人,临床表现多为一次性发作或反复发作的脑缺血、脑出血、头痛、癫痫等。目前,对于烟雾病,在单纯药物治疗方面,尚未能确定药物疗效,普遍认为脑血管重建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栗超跃团队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红伟团队,应用“联合血管重建术”,每年为近2000名烟雾病患者解除病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颅脑肿瘤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是起源于白质内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沿神经间隙生长而界限不清。胶质瘤可造成局部脑水肿、占位效应,恶性时可横跨脑中线。胶质瘤从组织学上分为Ⅰ级~Ⅳ级,其中Ⅲ级以上为恶性。胶质瘤的预后较差,它的相关领域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多项大样本成年人和儿童胶质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确定了25个分子遗传学基因突变风险位点。一项单细胞RNA(核糖核酸)测序研究发现,在被胶质瘤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一组性别特异性的基因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患者的发病率和结局有关。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在省内各地市开展了胶质瘤规范化治疗技术推广活动。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专家,分别在周口、安阳、焦作、鹤壁、新乡、驻马店等地开展胶质瘤规范化治疗技术推广,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热烈欢迎及肯定。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把胶质瘤的诊断准确性与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是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一直努力的目标。
    大脑是全身最精密、解剖最复杂的器官。长期以来,大脑往往被认为是“手术禁区”。随着解剖知识的增加及显微镜、内镜、神经导航等高科技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神经外科医生逐渐成为“刀尖上的舞者”,在“手术禁区”进行手术。河南省各大医院的神经外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近年来四级手术不断增加,尤其是大脑功能区手术。
    术中磁共振及神经导航的应用逐渐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非常重要的影像引导工具。术中磁共振及神经导航引导下治疗胶质瘤,与传统神经导航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纠正神经导航术中的脑移位误差。
    2.实时定量监控肿瘤切除范围,可提高胶质瘤切除率。
    3.与其他新技术结合,减少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应用新技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魏新亭、陈若琨等人,大大提高了大脑功能区肿瘤手术水平,延长了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减少了瘫痪、昏迷等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内镜作为一种诊疗工具,在河南省得到广泛应用。显微镜的光源在到达较深的术野时,光亮度会有很大衰减;内镜是近距离照明,虽然图像的立体感较显微镜稍有差距,但是深部术野的清晰度明显优于显微镜。在内镜下,可清楚地显示颅底血管与神经根的关系,提供大量颅底解剖资料,弥补显微镜下存在观察死角的不足,从而避免对颅底重要结构造成损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闫东明团队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王斌团队,利用内镜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颅底疾病,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目标规划

   我们认为,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应成为国内外大型医疗中心与省内各医院神经外科的桥梁,从而达到医、教、研同质化快速发展的目的。省级医院神经外科应组建交叉学科及横向团队,提高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同时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且敢于创新的科研人才,依靠团队力量,争取主持和中标国家级重大项目。对各地市级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要发挥纽带作用,承上启下,带动它们发展,同时让它们助力基层医院发展。
    基层医务人员要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把好第一关,在基层看好老百姓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从而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并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为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远程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手术演示等方式,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要整理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标准、诊疗流程和诊疗规范,形成科学有效的临床路径,并向下输出,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基层诊疗同质化。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将与国内外大型神经外科医疗中心加强联系,与各学科加强合作,深入基层,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强,医、教、研综合发展,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健康河南建设贡献力量。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