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心绞痛虽然听起来吓人,但了解它是什么、怎么识别及在家怎么应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属。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就是心脏的“求救信号”。当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其正常工作需要时,就会发生心绞痛。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的。 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和特点,可以把它分为几种类型,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这两种类型的区别是: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比较有规律。在做一些体力活动,如爬楼梯、快走或做家务时,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来供氧,这时如果心脏的血管狭窄,就可能引起胸痛。 这种痛感通常是压迫感或闷痛,位置多在胸骨后面。当停下来休息或用硝酸甘油之类的药物后,痛感通常会在几分钟内缓解。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像稳定型那样“遵守规则”。这种心绞痛可能在休息的时候突然发作,而且疼痛可能更加剧烈,持续时间也更长,用平时缓解稳定型心绞痛的方法可能不管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个医疗紧急情况,它可能是心脏即将发生严重问题的警告信号。如果觉得自己或家属有这种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心绞痛的主要症状就是胸痛,但这种胸痛和平时碰到的胸闷或胸口不适感觉是不一样的。它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压迫感或紧缩感 很多人形容这种痛感像有东西重重地压在胸口或胸部被什么东西紧紧束缚。 疼痛位置 疼痛多发生在胸骨后面,也就是胸口中间偏上的位置。 疼痛放射 这种疼痛会向左肩、臂部、颈部、下巴及后背放射。 伴随症状 除了疼痛,可能还会有呼吸困难、冷汗、恶心甚至晕厥等症状。 心绞痛和其他症状如何区分 胃痛 胃痛通常会伴有饭后不适、打嗝或胃酸过多的症状。而心绞痛的疼痛通常不会因为吃东西或改变体位而有明显改变。 肌肉疼痛 如果是肌肉问题,通常疼痛会在按压那个区域时变得更明显,而心绞痛按压胸部通常不会加剧疼痛感。 焦虑引起的胸痛 焦虑时的胸痛,往往伴随着非常明显的焦虑感、心慌等情绪症状,而且这种疼痛的性质更多是刺痛或难以描述的不适感。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症状是不是心绞痛,记住一个简单的原则: 当疼痛持续超过几分钟,休息和使用硝酸甘油后仍未缓解症状,那么大概率是心绞痛,特别是自身还伴有心脏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或家族史),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立即就医。 如果自己或家属突然心绞痛发作,要保持冷静不要恐慌。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应对在家遇到心绞痛的情况: 立刻停止所有活动 不管正在做什么要立刻停下来。如果站着,需要立即找个地方坐下或躺下,让身体放松减少心脏的负担。 保持冷静 不要紧张,保持冷静,紧张只会让心脏负担更重。可以通过反复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 服用硝酸甘油 如果医生之前开过硝酸甘油,并且指导过怎么使用,在心绞痛发作时可以按医嘱服用。硝酸甘油可以帮助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压力。通常放在舌下让它慢慢溶解。 呼叫紧急救援 如果症状在几分钟内没有缓解,或觉得症状比较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诉他们具体症状和地址并明确告诉他们怀疑是心绞痛。 准备基本信息 在等待救护车时,需要准备医疗卡、身份证及任何重要的健康信息(如医疗历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这可以帮助急救人员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处理。 不要开车去医院 有些人会想自己开车去医院,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心绞痛会突然加重,导致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样不仅对自己不负责,对其他人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保持通风 确保周围空气流通,如果天气热,可以开空调或风扇,帮助身体保持凉爽,减少心脏负担。 家属或朋友的陪伴 如果可能的话让家属或朋友在旁边陪着,他们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冷静,同时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日常生活中预防心绞痛的方法 健康饮食 饮食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少吃加工食品,因为加工食品里面,盐和糖的含量都比较高。 定期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心脏健康,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平时多走路,选择楼梯而不是电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对心脏不好,尽量戒烟,酒也不要喝太多。如果戒烟感觉困难,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选择有效的方法帮助戒烟。 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来控制体重。 管理好压力 长期的压力对心脏也是一种负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练瑜伽、冥想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减轻压力。 定期体检 定期去医院做体检,特别是心脏方面的检查。这样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 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胆固醇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通过饮食、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这些指标。 了解家族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心脏病的历史,那么可能需要更加注意这些预防措施,并且可能需要更早或更频繁地进行检查。 心绞痛虽然是一个严肃的健康问题,但通过正确的知识和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应对。 希望上述措施能帮助大家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保持从容不迫,保护自己和家属的健康。如果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就医。 (作者供职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