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鼻出血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面对突如其来的鼻出血,很多人会感到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鼻出血的原因 了解鼻出血的原因,是科学应对的第一步。鼻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鼻部创伤、鼻中隔偏曲、鼻部炎症、鼻部肿瘤等;全身因素则包括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比如流感)、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药物(比如抗凝药物)等。在日常生活中,干燥的气候、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挖鼻孔)也可能导致鼻出血。 鼻出血的应急处理 当鼻出血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压迫止血法 当鼻出血发生时,应保持坐位,身体稍微向前倾,防止血液流入喉咙。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压迫10分钟,一般可起到止血作用。 冷敷止血法 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鼻梁上,有助于收缩血管,减缓血流速度,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填塞止血法 如果出血较多或鼻腔后部出血,可以考虑使用填塞止血法。用干净的脱脂棉填塞鼻腔,压迫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注意填塞物应于24小时内取出或更换,以防引起鼻窦感染等并发症。 若以上止血效果不佳,可考虑行鼻内镜手术,必要时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需要注意的是,鼻出血时切勿仰头,以免血液流入口腔或呼吸道,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同时,应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以免加重出血。 鼻出血的预防 保持鼻腔湿润 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鼻腔黏膜干燥,进而引发鼻出血。因此,保持鼻腔湿润是预防鼻出血的关键。可以通过多喝水、使用加湿器等方式来保持鼻腔湿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用力擤鼻、挖鼻孔等不良习惯,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免疫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由鼻部炎症、鼻中隔偏曲等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鼻腔黏膜造成鼻出血。 如果鼻出血频繁、出血量较大或无法自行止血,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应详细描述鼻出血的症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可能的诱因,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烧灼法、冷冻法、药物压迫法、使用止血药物等。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 |